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翠峰饦饦的前世今生
2023-05-30 14:21:1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西安市周至县,原名盩厔。“山曲为盩,水曲为厔”,山环水绕,是为盩厔。

周至县有一种古老的美食,人人都爱吃,名叫“翠峰饦饦”。饦饦是什么?为什么叫翠峰饦饦?它真的好吃吗?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前几日,我和朋友来到了周至县马召镇,在陆顺饦饦家品尝了翠峰饦饦。

中午时分,正值饭口,陆顺饦饦店里店外坐满了人。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我三步并做两步,脚下生风走进店里,想看看饦饦到底是什么样子,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仔细一看,我笑了:圆圆的,薄薄的,这不就是饺子皮嘛!可马上我就不笑了,如果真的是饺子皮,会有这么多人跑来吃吗?总不至于全周至县的人都对饺子皮情有独钟吧?

带着满肚子的疑惑,我和老板打了个招呼,走进厨房,去看看饦饦到底是何方神圣,让周至人如此痴狂。

一个又一个托盘里,整整齐齐的码满了条形的面剂子。厨师们把面剂子揪成几段,撂进盛着清水的盆里,再捞出来撕巴几下,就变成了圆圆的、薄薄的、像饺子皮一样的面片儿,随手扔进沸腾的锅里,上下翻滚,再煮上几棵碧绿的小白菜,捞出来后,或蘸汁,或酸汤,或油泼,或加上西红柿鸡蛋炒,就成了筋、光、薄、辣、香,人人爱吃的翠峰饦饦。几种口味,各有不同。我最爱吃的是油泼饦饦,辣椒面和蒜米泼油之后激发出的复合香气,是那么的好闻,令人口舌生津,肚子马上就觉得饿了。交替着吃了几种口味的饦饦,大家十分满足,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讨论起来。

明明是面片儿,为什么叫饦饦呢?周至的这个饦饦和西安最著名的烧饼-饦饦馍有关系吗?你别不相信,它俩还真的有关系。

原来古代把所有的面食都叫作饼,而饼又叫作饦。

西汉史游的《急就篇》里就有“饼饵麦饭甘豆羹”的记载。

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解释说:“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溲面”,就是加水和面,做成各种形状,然后以蒸、烤、烙、煮等方式把它变熟,以方便食用。

明代王三聘在《古今事物考》中说:“凡以面为食具者皆为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yuè,煮)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而馒头谓之蒸饼是也。”其中蒸饼的叫法一直延续到宋朝,因为宋朝的第四个皇帝宋仁宗名叫赵祯,为了避讳,“蒸饼”才改成了“炊饼”。

东晋时面世的《杨子·方言》中说:“饼谓之饦”。

宋代欧阳修《归田录》中说:“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馎饦矣。”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饼法》中说:“餺飥,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

北魏(386-534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而今天我们在周至吃到的饦饦,竟然做法和北魏完全一样。真是当之无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么,周至的饦饦为什么叫“翠峰饦饦”呢?

原来,周至县境内,有一座翠峰山,海拔1773.3米,在秦岭诸峰中是个小弟弟。翠峰山风景优美,原名青山,是汉武帝上林苑的一部分。青松翠柏,布满山岗;泉水叮咚,流向远方。各种药材,唾手可得;无名野花,散发清香。山上有很多庙宇,其中索姑庙香火最为旺盛。

清代雍正年间的《陕西通志》卷六五引《扶风志》:“索姑,唐时扶风人。性至孝,清正恬淡,不喜尘俗事。其父贸易陇西,姑请为买白马。及父归,姑乘白马驰去,至盏厘青山,趺坐而化。家人迹之,得其处,居人神之,为立庙焉。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曾打猎至此,迷路时偶遇女神索姑,索姑见其饥寒交迫,便为他做了一碗饦饦,李世民吃完,心花怒放,当即下旨封索姑为圣母。从此翠峰山声名鹊起,古老的饦饦也就变成了翠峰饦饦。如今的翠峰饦饦,在周至遍地开花,不仅是周至人的最爱,外地人也慕名而来,一品为快。□王东风

 

油泼饦饦。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