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晏阳初》:讲述中国“平民教育之父”的传奇人生
2021-12-16 11:00:0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十年磨一剑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大幕拉开、社会各界都将目光和资源投向乡村之际,作家苗勇历时10余年,走访百余人,为晏阳初立传。近日,长篇人物传记《晏阳初》由人民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

《晏阳初》全书共十章,近50万字,以晏阳初一生拼搏奋进为主线,以平民教育运动、乡村建设运动实践探索为副线,以爱国爱家爱平民为辅线,以饱满的激情、细腻婉约的笔触,艺术性地再现了晏阳初匍匐于大地、俯身于泥土、躬耕于陇田,无私奉献于中国和世界劳苦大众的史诗般的传奇人生。

 

写出心中的仰望

写《晏阳初》的起源要追溯到四十年前。那个时候,苗勇还是一个懵懂的中学生,他在一本课外书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对晏阳初的介绍只有寥寥几笔,说晏阳初是世界上平民教育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他一生致力于乡村改造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为贫苦人民打开了一扇通向智慧和富足的大门。

当时,给苗勇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晏阳初的籍贯:四川巴中。苗勇为自己的家乡有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而自豪。

后来,苗勇进入了巴中城读书,才发现巴中城里一个叫大塘坝的地方果然有一个晏阳初纪念馆。他回忆:那是一座三层楼高的砖房,前面有个小小的庭院,长着几棵树,枝叶倒还茂盛。房子前边挂着一个牌子,写着“晏阳初故居”几个字。房屋很陈旧,与巴中古老的魁星阁毗邻,倒可以显出些幽深的景致来。

不过,当时那座纪念馆已成了一个幼儿园。除了一间紧锁着的屋子、一个木制的牌子透露出些许信息外,已经丝毫看不出这房子与一个誉满世界的大教育家有什么关系。

后来,苗勇去了外地读书,便到学校的图书馆去找关于晏阳初的资料,却发现少之又少。毕业后,他回到了故乡的小城工作、学习、生活,也常常光顾不同书店,日积月累,慢慢地,手头就积累了一些介绍晏阳初的书籍、文章,对晏阳初的了解也一步步加深。

苗勇在《仰望晏阳初》这篇文章中写道:“不知道者,是无知,现在我知道了,而不告诉更多的人,就是对先贤的不敬。一个愿望就在心里悄悄滋生:总有一天,我要写一本书,写一写晏阳初,写出我心中的仰望,让许多尚不知道他名字的人,熟悉他、理解他、记住他、缅怀他。”

开启艰辛的写作之旅

真的下了决心要写书,才发现自己手里的资料太少,也就有意识地加紧收集有关晏阳初的各种资料。

那已经是二十世纪末期,市面上与晏阳初有关的书籍还是不多,故乡的小城就更少了。每次有了出差机会,办完正事以后,苗勇总是第一时间跑进书店和当地县(区、市)史志办,搜寻与之相关的书籍、史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七八年下来,苗勇手头有了一些书籍资料:《晏阳初文集》《晏阳初传》《告语人民》(晏阳初和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合写)……还有许多介绍中国平民教育和世界乡村改造运动的史料、回忆录、报告文学及2000余条史志资料……还有晏阳初的侄孙晏鸿国先生赠予他的一本自己编著的书籍:《晏阳初传略》。

苗勇说,看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对晏阳初的敬仰也就更深了。仰之弥高,要为他写一本书的决心也就更加坚定了。

不过,他却久久不敢提笔。虽然此前他已经出版过十多部个人专著,但已经有这么多书写过晏阳初了,他又该怎么写呢?能写出他的伟大吗?他常常这样问自己。

他又一头钻进了资料里。这时他发现,书店里当时写晏阳初的书籍,大多是研究性的理论文章,即使少许写晏阳初本人的,也大多注重史料的搜集、乡村运动的功绩,而忽略了对他本人的刻画,缺少对活动细节的描写,史料有余而文学色彩不足,读来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苗勇想:“也许,这就是晏阳初一直不被人们所熟知的一个原因吧!”

于是,他在对晏阳初本人资料收集整理的同时,加大了对晏阳初工作过的地方及亲戚朋友、研究者的走访。10年的创作之间,他先后走访了河北定县、上海、湖南、重庆、香港、西南大学等70多个地方(单位)和晏阳初的亲戚朋友晏大慧、晏鸿国,研究者潘家恩、张艺英、扈远仁、李行之等近百人。

2005年5月,他终于拟好了写作提纲,但因工作原因又耽搁了。等真正提笔写作,已经是2006年9月初。

“我就选择在这样一个香气弥漫的秋夜,坐在我单身宿舍临窗的桌子旁,铺开稿纸,动笔写下了第一行文字。外面是漆黑的夜,有暗香涌动,一如我圣洁的心。灯光寂寂,窥我伏案的跋涉,那一行行文字,无不渗透着我难言的感动。”苗勇回忆这段写作历程时,他写道,“两年多时间,七百多个夜晚,我常常在嗟叹和忧生患世里沉浮,几十年前的那些可敬的身影总在我眼前浮现,他们的慷慨长笑,低首嗟叹,交叠在我眼前。我常常无法入眠,故事的牵萦让我无所适从,他们崇高的精神让我敬仰。我不知道,自己这一次与晏阳初博士的心灵对话,可否让他颔首微笑。”

2007年书稿完成后,又是长达几年的精心打磨,苗勇最终将自己对晏阳初的尊敬和崇拜,汇聚成了这本《晏阳初》。□陈谋

伟人当铭记

□何开四

近日,作家苗勇撰写的长篇人物传记《晏阳初》付梓,索序于我,甚感欣慰。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巴中,曾留学美国,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奉献70年。我长年从事文学工作,多次到晏阳初的故乡巴中采访,对他毕生从事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事业感佩于心。

晏阳初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人,虽已逝去多年,但他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思想与自强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至今仍被日本学者看作是进一步现代化路标之一。长篇人物传记《晏阳初》延续着一种精神,在让人全方位地了解这一场乡村变革的伟大实践,真正体现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特别是从晏阳初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到新时代投身乡村振兴的奋进力量。

目前市场上有关晏阳初的作品不少,纪录片也有,但大多是研究性内容,缺乏故事性,自然缺少吸引力和影响力。《晏阳初》有别于这些介绍晏阳初的书,以传记切入,较为新颖,不落俗套,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文学性。作者用深厚的文学功底、娴熟的叙述技巧,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机心巧妙、引人入胜。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得到验证,并成功指导了亚非拉许多国家进行了农村改造,极具历史价值。本书系统地描写了晏阳初因一战时期在欧洲战场教授华工识字,从而萌发了服务贫民大众的念头,回国后他立志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最终形成了体系完备而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平民教育思想。故本书在人文情怀浓烈的同时,传奇又有志史功能,显得尤为可贵。

我相信这部作品,以其出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定会受到读者欢迎,也希望苗勇先生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痴心不改终成事

□高柱

晏阳初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过去我有所研究,略知一二,有幸拜读苗勇先生以饱满激情再现的晏阳初穷尽了一生心力的光辉人生,再次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晏阳初的伟大与奉献。

晏阳初的一生是辉煌而又漫长的。为这样一个人物立传,是需要勇气的。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对晏阳初的宣传甚少,对他的贡献几乎一无所知。即使如今关于晏阳初的资料铺天盖地,但用苗勇的话说:“现有的写晏阳初的书籍,大多注重史料的搜集,乡村运动的功绩,而忽略了对他本人的刻画。”苗勇从查找资料入手,前后历时10余年,在创作手法、叙事结构、文学语言等方面反复打磨,最终呈现出这样一部立意高远、故事性强、语言优美的传记文学。“文人报国无长物,唯有手中笔如刀。”苗勇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能够在异常繁忙的公务之余,沉下心来,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去伪存真,做到注重文学性和历史性相统一,将晏阳初立体式、全景式展现出来,以文学的笔触将晏先生的精神传承下来,激励后人,这在众多介绍晏阳初的资料中,尚属首次,实属难得。

读罢苗勇先生新力作《晏阳初》,感知最深的是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晏先生根据“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联环扣合、整体推进,创造出“一大发现、两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之外,更觉得《晏阳初》一书值得一读,以此传承和发扬,特推荐高校老师(特别是师范院校老师)和科学技术人员学习,学习晏阳初不为官不为钱不为名,始终如一为劳苦大众的精神,像晏阳初、梁漱溟一样的复合型、科技型人才到农村去,真正“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乡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晏阳初为之终身奋斗的理想正逐步在中国大地变为现实。但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千千万万的有志人士投身其中,尤其需要发扬晏阳初崇高的服务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历史担当,真正沉下去,为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工人日报》原高级记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推荐语

乡村建设这个思想是梁漱溟、晏阳初这批前辈在无数失败中总结出来的:要跟农民打交道,就不能激进。须知:到农村去,就得先变成农民思维。如同晏阳初说,要丢掉西洋眼睛、东洋眼镜,换上农民眼镜!

——温铁军(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

作者苗勇:生于巴中,现供职于四川省总工会。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山韵》,散文集《山民》《散落的文字》,杂文集《小曲乱弹》,文论集《星星点点》,报告文学《丰碑》《历史不会忘记》《走出山旮旯的世界伟人》等16部。其中《丰碑》获2004年首届报告文学奖,《巴山背二歌》获第二届全国职工新创歌曲三等奖和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曾溪口》获第七届四川文学奖、梁斌长篇小说奖、成都市“五个一工程”奖。近著非虚构长篇小说《晏阳初》引起广泛关注。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