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乡情精酿的家国情怀 ——徐山林随笔集《老屋杂谭》读后感
2021-09-16 11:10:06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品读老省长徐山林的随笔集《老屋杂谭》,仿佛看到这位86岁高龄的老先生坐在家乡的小院里,正谈天说地、指点江山、解读时事、感悟人生,其不变的乡音,浸润着永远的乡情。作为老乡、晚辈,读来十分亲切。

  徐山林1935年生于安康,曾任安康县委书记、行署专员、地委书记,从上世纪80年代起历任常务副省长、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在省级领导岗位工作20多年,为陕西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业余爱好丰富,在文学、书法、收藏上卓有建树。他出版过多部专著,退休之后过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老屋杂谭》是徐山林先生为政之余的思想灵光、业余雅兴的智慧结晶,更是心系家乡、担当使命的情感之作。全书含“梦里家园”“追忆前贤”“书信故事”等忆述性文章,和“人生感悟”“社会议论”“应邀奉言”“收藏乐趣”等感想性笔记,及“解冻纪事”“改革岁月”“神圣使命”“参谋之道”“付善于行”等公务性杂谈,共12辑19万字。因第一辑“梦里家园”就多达16篇文章,加之其他部分亦有家乡内容,便使人强烈感到:整部书是在用他那悠悠乡情书写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我的小学母校》《护城河里救同学》和《我的穆斯林邻居们》等写人记事篇章,用童年那单纯的目光,显示了儿时玩伴与父老乡亲的纯朴、善良。

  《迎接家乡解放》《从看无声电影说起》和《难忘家乡紫阳茶》等叙事篇章,则通过风土人情、风物民俗的叙述,表现了故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从《弘扬我们的乡土文化》《我与家乡的汉剧》到《牛蹄岭,英雄浩气长存》等传统文化基因、红色文化传承,充分彰显了安康文化的博大精深。

  或许,正因为对家乡人文地理、社会生活、地域文化爱之深切,他才会让一草一木入诗,写出了《故园诗笺》《碧水集》《黄楼诗草》《山林诗草》等诗集。而其中的多数作品,是写自家园或写给家乡的,且由家及国,抒情言志。

  为此,有评论家说:山林之诗作,是从秦巴山地长出的诗林。

  那么,为什么他对家乡爱得如此深沉呢?

  我们从《我与汉江的不解情缘》及《谈谈办好安康龙舟节》《再谈办好安康龙舟节》等情溢汉江的叙说之中不难看出:因是喝着汉水乳汁长大的游子,他便永远是汉江的儿子。

  如果至此还不能知其所以然,那么,就请翻阅《再回故乡工作》和《刻骨铭心的教训》。前者书写了41岁那年,他从省农办副主任的岗位上,返回家乡担任地委副书记兼县委书记,之后升任行署专员、地委书记这6年间的艰苦创业、宏图大略;后者记录了1983年“7·31”灭城洪灾发生后,他以副省长身份奉命回乡指挥抗洪抢险、生产救灾的艰辛经历,以及随后数次回乡指导恢复重建工作的艰难曲折。两文之中,很少披露成功的喜悦,更多的留白是:因为有着那么多的未竟之业,他才有了对家乡的无尽牵挂和终生关爱。

  如果这还不足以表现他的赤子之情,就请翻看《我的书法与乡愁》。他之所以直到83岁高龄才首次举办书法作品个展,且将展会放在家乡,是因为此展精选了他一生的书品佳作,是回报家乡的厚礼。如同他把一生的收藏品都捐给家乡,兴建起服务社会的“藏一角博物馆”,这次的书法展品也归于家乡。开展仪式上,他讲述了热爱家乡的原因,表示了魂归故里的决心:“十几年前,我老伴去世了,就埋在老家。我在她的墓里留了一个安放骨灰盒的地方,将来我死了,也埋在故乡。”

  如果你不相信,可去看他自撰自写的那副墓联。上联:情系汉江三千里,下联:魂绕秦巴十万山,横批:生死相依。

  好一个“生死相依”。这既是他与夫人陈天芝的爱情表白,更是他对秦巴汉水、家乡人民的真情写照。

  由此,让我想到一则此书之外的故事:2007年8月19日,他在西安策划组织了一场由走出安康的老领导、创业西安的安康人、关爱安康的西安人等1000多人参加的“情系安康灾区“志愿者募捐活动,不到一个小时时间就收到善款21.5万元。他以组织者的身份,即兴上场发表答谢词时,讲了一句流传已久的名言:“一个不热爱家乡的人,很难说会是一个爱国者!”

  简短一语,将“家国情怀”解析透彻、阐释到位,因而激起了人心的激烈浪花和全场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今天,当我们从这个故事再回到《老屋杂谭》,便会清楚看到:无论他在常务副省长任上的“改革岁月”,在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时的“神圣使命”;还是在他退休之后,当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时的“参谋之道”,任省慈善协会会长时的“付善于行”,都充分体现了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党员义务的精心履职、对初心使命的真情坚守。因而,在他身上,爱家乡、爱国家是天平上的两个砝码,任何时候都保持着高度一致。

  因此,他这种由乡情孕生的家国情怀,才是一以贯之的赤子之心,才是忠贞不渝的纯洁初心。

  □李焕龙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