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阿Q正传》为何被 出课本?
2007-08-24 10:23:47来源:
分享到:
  字体:【
   某地的高中语文教材把鲁迅先生 《阿Q正传》 “踢”出了课本,取而代之的是金庸先生的 《雪山飞狐》。此外,当代作家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 《陈焕生进城》,海子诗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替掉 《孔雀东南飞》……
    以一个读者的角度,尤其是以一个中学生读者的角度,也许有的人不喜欢读 《阿Q正传》。说实话,《阿Q正传》确实太沉重了些,主题非常深刻,深刻得令人倍感压抑。再说句实话,有多少十六七岁的中学生能够真正读懂 《阿Q正传》,能够深刻体悟鲁迅先生着力批判的 “国民性”问题?更何况,这种对人性的批判几乎是 “打”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不妨再接着说句实话,在这个 “娱乐至上”的时代,阅读 《阿Q正传》是否已经成为一件令人痛感十足的事情?
    几年前看过一套丛书,是复旦大学一位博士生导师编著的。在此书的前言中,这位博导坦言: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整整看了两遍鲁迅全集,结果基本上没看懂。总结一个结论,没有深厚的社会实践和学术积淀,基本上是看不懂鲁迅的。其实,连鲁迅先生自己也说,一个人没有30岁以上的年龄,是很难看懂自己的作品的。由此看来,别说中学生看不懂,比看不懂危害更大的是由于看不懂而导致的厌烦心态。这恐怕不是教育的本来目标。
    看不懂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鲁迅先生的笔法。鲁迅先生在许多情况下运用了大量 “春秋笔法”,行文相对晦涩。而且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差别,这也是鲁迅作品存在不小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
    那么 《阿Q正传》到底该不该剔除出语文课本呢?我总觉得,看得懂、看不懂是一回事儿,剔不剔除是另一回事儿。我是不大赞成剔除这种做法的。把 《阿Q正传》 “踢”出课本,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现在编选教材者的一些选文思路。有的人讲,这是因为编委会大多是中青年专家的缘故。其实我倒不这么认为。这种选文思路的背后,体现的是当代社会一种令人不安的倾向———那就是用娱乐性取代严肃性、用可读性取代思想性。当前社会上有这样一个以轻浮替代沉重、以低俗排挤崇高的倾向。如今这种倾向也开始影响我们的教育。这里并不是说要我们的社会永远沉重,那当然是不合理的,更不现实。但是一个不重视思想的社会,一个不保持沉重的社会,一个把轻浮当宝贝的社会,是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这倒是为许多历史实践所证明了的。
    其实,类似 《阿Q正传》、 《孔雀东南飞》这样的作品,完全可以保留在课本之中。在某些情况下,作品的难读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这个环节加以弥补。一个好的教师,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一个敬业的教师,会通过自己的能力将作品的深义传递给学生的。而现在打着所谓 “不符合时代要求”、 “离现代较远”等旗号,却真的有些不靠谱。 《陈焕生进城》对官僚主义的讽刺,对农民地位的深刻剖析,对农村生活的适度揭露,对城乡二元对立的隐喻性批判,联系我们生活的实际,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这些特点,不知道那些编委们是否意识到?不知道教师们是否能真正把它传授给学生们?
    所以,有的时候,问题并不全出在作品身上,也有我们 “自身”的不少责任。
    所以,有的时候,鲁迅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我们却主动拉开了与鲁迅的距离。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