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学术包工头”现象该治治了
2018-09-06 10:58:01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编辑同志:

一手要项目,一手“转包”“分包”,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工程承包领域,在科研领域也时有发生。当前,科研“以项目论成败”的导向使得科研人员不得不积极争项目、囤项目,干不完再分包出去;一些科研机构垄断大项目,充当项目“二传手”;甚至个别科研人员在项目中“藏猫腻”,通过假分包、假外包,虚报劳务费等方式违法套取项目资金。

学术研究为何会存在“重立项、轻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很多科研项目由行政部门主导,研究人员所在的高校、科研机构把获得项目作为研究人员的成就。也就是说,只要项目到手,还没有开展研究,就已经功成名就,这就把大家的精力都导向到申请课题上,具体的学术研究反而被漠视。在学术界,甚至一度存在“说过了,就是做过了,做过了,就是做好了”的学术潜规则。

以项目为导向的学术研究,让一些课题组的负责人,变为了四处参加评审、申请学术课题的业务员。申请来课题后,就交给课题组的年轻教师和学生做,而“业务”做得不错的业务员和课题设立方混熟之后,就逐渐变为“学术包工头”。而那些真正做研究的研究人员却因没有人脉关系而难以申请到课题——在我国学术研究立项中,还特别重视研究人员的“头衔”、身份,而“头衔”与身份,也是和项目挂钩。比如,某个人获得某项课题、入围某项计划,就变为了某某基金获得者、某某学者,这是下一次申请课题、项目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导致学术评价“头衔化”、学术头衔利益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学术管理与评价改革时,主导改革的恰是有各种学术头衔的学术既得利益者(包括能获得很多项目的“学术包工头”),他们很难朝自身的利益开刀,因此推进改革,必须改革传统的改革机制,要广泛听取青年教师、科研人员的意见,制定突破既得利益阻碍的改革方案,并严格落实。在具体的学术管理和评价中,要推进学术管理和评价去行政化,实行基于学术本位的管理和评价,即在学术项目立项时,要进行学术同行评价,谁有能力做出研究就给谁,而不是看申请者的头衔与身份;在具体进行学术研究时,要由学术共同体评价研究进展和成果,以此引导学者把精力投向真正的学术研究。
       □熊丙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