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从古长安城传来的千年绝响——长安道情
2023-04-04 10:36:2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长安道情剧照。

 

巍峨的秦岭,塑造了关中平原的肥沃,也孕育了中国早期的文明。历经几千年文化的深厚积淀,留下的不仅是蔚为壮观的文化古迹,还有悠远绵长的曲苑艺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从古长安城传来的千年绝响——长安道情。

历史渊源

“长安道情”,又称“关中道情”,因在演唱中有帮腔伴唱,又得名“拉波戏”,因使用的伴奏乐器有渔鼓、简板,故又名“渔鼓”,它是一种以坐班清唱和皮影形式流行于西安地区的剧种。

长安道情,它起始于唐代中晚期,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唐《续仙传》一书中记载“蓝采和手持拍板唱踏歌行乞于市。”应当是它的最初形式。

到了宋代,长安道情产生了“民间以竹,径二寸,长五尺,冒皮为鼓为节奏”的新的伴奏乐器。元代,长安道情走向戏剧化,被运用到元杂剧中。

清代中叶,西安地区出现了专门的长安道情社班,如灞桥道情班、子午道情班、引镇道情班等,并与皮影戏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表演形式。

而后直至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长安道情,有的承袭了唐宋旧乐,有的吸取了南北曲音调,还有的直接采用了民间小调和音乐。

非遗传承

时代变迁,这些依赖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没落。但随着人们保护传统文化意识的复苏,许多地区成立了专门的非遗保护单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长安道情这一古老的剧种也有幸得到了抢救性发掘。

2004年在市、区政府的支持下,西安六村堡长安道情社得以重新成立。2009年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被列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时代流转变迁,很多秦岭脚下的非遗手艺绝活随时面临人走艺亡的濒危之境。所以,我们要焕新出彩,让非遗文化重拾活力。□杨洋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