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蔡文姬:一代才女的家国情怀
2022-11-15 13:32:26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蔡文姬像。

田芳昕  作

 

蔡文姬纪念馆位于蓝田县城三里镇文姬路中段。蔡文姬是东汉至三国时期的一代才女,她的墓冢于1957年5月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蔡文姬纪念馆,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整修的墓冢、展馆、碑廊、门楼等基础上重新规划布展,于2016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初冬时节,笔者来到蔡文姬纪念馆,拜谒这位以《胡笳十八拍》流传千古的诗人,感触她隐忍的痛苦和对故国深切的思念。

离乱之世

蔡文姬纪念馆规模不大,在草木葱茏和亭廊点缀下,别有一番清静与景致。

蔡文姬生平展展厅以“蔡文姬和她的时代”为主题,分设离乱之世、家学渊源、饱经忧患、智对丞相、博学多才、文姬归汉、文姬踪迹寻蓝田等七个单元,以多种形式展示了蔡文姬卓越的才华和凄苦的命运,以及她对后世的影响。

其中,最打动人心的是离乱之世单元。

蔡文姬出身于官宦之家,她的父亲蔡邕极有才华。但由于长于乱世,这些不仅没带给她优裕的生活和幸福的婚姻,反而使她自幼颠沛流离,一生命运坎坷。

东汉末年,社会内忧外患,动荡不安。内忧是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外患是西羌、匈奴的不断侵犯。在这两者的共同影响下,东汉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加入烧杀掳掠的行列之中。就这样,南匈奴与蔡文姬之间,发生了令人感慨的联系,让她本就苦难的命运进一步跌向深渊。

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蔡邕认为宦官干预政事秘密上奏,得罪了宦官,获罪下狱。中常侍吕强同情他,为他求情,汉灵帝才下诏“减死一等”。蔡邕虽死罪已免,但连同家属一起被剃去头发,在脖子上套着铁圈,被发配到北方寒冷之地。蔡文姬就这样随父充军。

蔡邕一家流放到朔方9个月后遇赦。不料归途中,蔡邕又得罪了五原太守王智,被以“怨于囚放,谤讪朝廷”的罪名告到朝廷。为了活命,蔡邕逃到吴地,过了12年隐居生活。童年时代的蔡文姬,就这样跟随父亲东奔西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董卓专擅朝政时,蔡邕被迫进京做官。蔡文姬随父亲到长安后,居住在蓝田。公元195年,东汉王朝陷入军阀混战,西羌和匈奴也乘机在中原一带掠掳。蔡文姬被乱军掳到南匈奴左贤王的部落,被左贤王强行纳为王妃,在南匈奴生活长达12年。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将蔡文姬赎回。蔡文姬终于踏上回归汉朝的旅途。

蔡文姬的遭遇,仅仅是当时整个王朝动荡不安、无数家庭家破人亡、万千百姓流离失所的全景式社会悲剧中的一个而已。

旷世之才

雕塑碑刻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蔡文姬纪念馆院内有碑廊8间,珍藏着自秦汉时期至民国各时期的雕塑和石刻,陈列有与蓝田文庙、吕氏家族、辋川山水等相关的石碑。其中,《胡笳十八拍》与《悲愤诗》的碑刻最为我关注。

蔡文姬被人们铭记,并非因为她的不幸遭遇,而是因为她的博学多才和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作为一代才女,蔡文姬在音乐、书法、文学等方面都有极高造诣,史书用“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对蔡文姬的才学做了高度概括。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同时还是东汉时期一位大书法家。在父亲的熏陶下,蔡文姬对书法也很擅长。韩愈曾说“中郎有女能传业”,是对蔡文姬才华的高度评价。音乐方面,蔡文姬9岁的时候就因“辨琴”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所作的中国古乐府琴曲《胡笳十八拍》哀怨奇绝,脍炙人口,是一组由18首歌曲组合的音乐套曲。

当然,蔡文姬最为人称颂的,还是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为琴曲《胡笳十八拍》所填的词与《悲愤诗》是她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胡笳十八拍》是一组思念故国、思念亲情的幽怨之作,前部分思乡,后部分思亲。整篇诗文词精练,平铺直叙,不求虚华,格式也不是很拘谨。尤其是最后一句:“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幽怨之情达到顶峰。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认为“《胡笳十八拍》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把《胡笳十八拍》评价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悲愤诗》侧重于“伤感乱离”,通过对景物和人情细致而全面的描述,让人们深深体会到了蔡文姬的悲愤与痛苦。

故国之思

在蔡文姬纪念馆,有一座碑亭,名为“归汉亭”。

蔡文姬感动后人的,除了她的诗歌,还有她对故国深沉而悠长的思念。即使生活在屈辱之中,即使归国的希望已变得渺茫,她对故国的思念从未淡化与断绝。在南匈奴生活期间,蔡文姬生了两个孩子,学会了匈奴的语言和吹奏胡笳,似乎已经完全“胡化”,但她的心却时时刻刻思念故国。她在《胡笳十八拍》中这样描写自己的心情:“我非食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蔡文姬生平展展厅专门展示着以“文姬归汉”为题材的诗、赋、文、画。“文姬归汉”的史实,也成为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漫步在蔡文姬纪念馆的亭台、碑廊、墓冢间,读着《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似乎听到了蔡文姬痛苦的吟诵和哀怨的琴声,同时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经历过苦难,才会对幸福有深刻的理解;只有国家统一和强盛,才有社会的安定、人们的幸福。□张斌峰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