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水
日期:2014-04-18   来源: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18日
  ·张志兴·
  家乡缺水,水在家乡十分金贵。家乡人吃的是井水。井很深,趴在井口朝下看,几乎看不到水面。扔一个小石头下去,很久才能听到声音,也才能看到荡漾的水面。绞水的辘轳要用双绳,一边将实桶向上绞,一边向下放空桶。绞水时一个人搬辘轳把,一个人蹲在井口向下拽绳。绞一次水不容易,所以一次要绞一大瓮,能吃好几天。
  家乡人没有喝水的习惯。过去家里也没有暖瓶,等来了客人,才在锅里烧一点开水,用来招待客人。平常要是口渴,便在瓮里舀一瓢凉水解渴。
  雨天是家乡人的节日。下雨时每家每户都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拿出来放在房檐下,让房檐水尽情地滴进去。这些水是预备天晴后洗涮和喂猪的。下雨天各家院子里的水流到街上,再汇集到村口的涝池里。下一次雨,涝池的水能涨一点。晴好的日子里,妇女们便在涝池边的石板上洗衣服,棒锤声、说笑声响成一片。
  如果长时间干旱,井水水位就会下降,有时只能打上来半桶水,这时候就需要淘井。淘井是个危险的活计,师傅要下到井底,把井底的泥挖起来装进桶里,再由地面上的人把泥绞上来。井底挖出来的是黄胶泥,粘性很好,捏成埙,放在灶堂里烤干,可以吹出很悦耳的声音。淘过一次井,井水就会丰沛很多,也会清澈很多。
  村南两里地的地方有一条土沟,沟底有一个泉眼,流成了一条小溪。小溪的前方被筑起一道坝,形成了一个小水库。有一年天大旱,地里的禾苗眼看着就要旱死,全村男女老少便提上桶、端上盆,去沟底打水浇地。端上来一盆水,人能流半盆汗,但是,苗总算是保住了。70年代中期,家乡通上了电,很快,有了第一眼机井。机井的水十分清澈,机井抽水的时候,妇女们便去水渠里洗衣服。但是机井水量有限,只能灌溉周围的一小片地。不久,距离老家几十里的山上修建了一个大型水库,水沿着大渠流到了家乡,家乡的地绝大部分变成了水浇地,家乡人靠天吃饭的历史一去不返。
  前几年,家乡又通上了自来水。打开院子里的水笼头,清澈的水哗哗地流淌,家乡人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

责任编辑:sxworker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