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环保意识
日期:2013-07-29   来源:
文/朱耀儒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存磨励中,积淀了许多优良传统。仅在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方面所进行的努力和奋斗,就足以让炎黄子孙感到自豪和骄傲。
    从《尚书》等史籍的记载可知,我国从五帝时开始就注重生存环境的保护,距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环境保护者是黄帝。黄帝“时搏百谷草木,淳化鸟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他按季节种植百谷草木,驯养鸟禽蚕蛾,广泛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和水流、土石、金玉的性能。他不断用心思考,用力实行,用眼观察,用耳倾听,有节度地使用山林川泽的物产。大禹继承黄帝的优良传统,曾发出诸多禁令。《逸周书·大聚解》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周文王弘扬先辈的美德,他曾嘱咐武王一定要加强山林川泽的管理,保护生物。他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禽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鸟禽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逸周书·文传解》)周文王不仅像大禹那样要求按季节伐木、捕鱼,还不准捕获幼鹿和禽卵,以便“鱼鳖归其渊,鸟禽归其林”,让它们有一个生存的环境。可见,周文王已经懂得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时,一定要有节制,要注意时令,要按一定的季节进行捕猎活动。
    儒家具有“好生之德”思想,向来主张天人和谐共生。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他反对滥用自然资源,提倡“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他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孝经》)《中庸》曰:“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曾子发挥孔子的思想,他倡导“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礼记·祭仪》)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荀子说:“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孟子的主张是把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观点,具有较高的前瞻性,比孔子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档次。
    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到著名的政治家、齐国的宰相管仲。他把环境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称职的高度来看待。他认为“童山竭泽者,君智不足也。”(《管子·国准》)“故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他说:“山林虽广,草木虽美,建发必有时;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必有度;江海虽广,池砸虽博,鱼鳖虽多,网罟必有正,船网不可一财而成也。非似草木爱鱼鳖也,恶废民于生谷也。”(《管子·八观》)他主张管制山林川泽,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把山林川泽封建起来,不让人们利用,而是必须按照规定的季节时间开放,让人们充分利用大自然提供的生物资源。他说:“山泽各以其时而至,则民不苟。”(《管子·小匡》)
    古人保护环境,设有专门管理环保的官方机构,制定了许多环保规定和法令。
    最早的环保机构是西周设置的“虞”“衡”,称之为山虞、泽虞、川衡、林衡,分别负责山、泽、川、林的保护。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无疑,这样严厉的法令,对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之徒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以国家法律形式出现的环保规定,最早最典型的是《秦律》中的《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麝鹭……鱼鳖、置阱罔,到七月而纵之。唯不幸死而伐享者,是不用时。邑之纤皂及它禁苑者,麝时毋敢将之以田。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售及捕售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河禁所杀犬,皆完入公;其它禁苑杀者,食其肉而入皮。”(见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中的秦简)前面提到的管仲,也曾制定严厉的法令:“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建。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管子·八观》)《吕氏春秋》中有“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不敢灰僇,缳网置罦不敢出于门,罛罟不敢入深渊,泽飞舟虞不敢缘名罠,为害其时也。”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夏六月曾下诏说:“令三辅毋得以春,入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唐宋之后的虞衡除了管理和保护山林川泽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职责。据《旧唐书》记载,虞部还“掌京城街巷种植,山泽苑囿,草木薪炭供顿、田猎之事。”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二月曾下禁捕山鹧诏,申明“自今诸色人,不得采山鹧,所在长吏,常加禁察。”明朝规定“冬春之交,罛罟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还规定名胜古迹不得入斧斤,禁樵牧,同时要备办鸟兽之肉、皮革、骨角、羽毛以供祭祀、宾客、膳羞之需,礼器军实之用。可见,越是到后来,那些管理环境的官员的职责范围就越有所扩展。
    古人的环保意识,为我们树立了可贵的典范,我们炎黄子孙应该不断地继承、弘扬,悉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责任编辑:sxworker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