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平凡人生
日期:2024-04-10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王栋

“1975年的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到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眼看就要过去,但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这是路遥著作《平凡的世界》的开篇。年后的店头镇也正应了这个景,远山雪未消,细雨夹雪丝丝下。

头一次接触到《平凡的世界》还是在上大学期间,从云南远赴千里到西安求学的一位同窗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周末,窝在宿舍床上,两床被子把自己裹了个严严实实,从被窝里探出半个头来,手里捧着一本皱皱巴巴的书快贴到他脸上了,那本书正是《平凡的世界》。我问他这书好看吗?同窗说好看,写的是你们陕西的故事,有爱情,有奋斗。那时的我十七八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听说写爱情的小说,便取笑他一个大男人居然看些情情爱爱的书。在往后的日子里,从他嘴里不断念叨着孙少平如何如何,孙少安又如何如何,还有个不成器的满银姐夫……虽说没读这本书,但故事的大概也从宿舍文艺青年的口中听出了七八。

坐下来认真去读这本小说已是2012年,那时候的我经历了毕业后南下北上的职场失意,也经历了汶川地震中的生离死别,又见证了一家三线建设老机床厂从国企改制到破产的过程。兜兜转转中我又回到儿时那个熟悉的矿上,干着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烧着一台巨大的锅炉,发着点亮千家万户的电能,平凡又安逸,日复一日重复干着同样的工作。毕业8年后,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莽劲,顺从得像只绵羊一样听从安排,在劳模师傅的悉心教导下,烧锅炉技术练得是炉火纯青,一个班下来发出了自电厂建成以来单机最高纪录23万度电,吓得值班主任拽着DCS上的鼠标就减给煤量,恶狠狠地说:“稳住就行,再这么烧,就到给煤机上捅煤去!”

终是如了主任的心愿,炉子让我在连续高负荷运行下烧结焦了,我被发配到给煤机上捅了一个月的煤。这样日日与几台给煤机作伴,我觉得挺好,至少不用操心再把炉子烧停机了,煤下得顺畅时,我就有了更多空闲时间,躺在堆出的小煤山上掏出我的山寨大屏手机看《平凡的世界》。夜里困了,还能小睡片刻。那一个月里,我读完了这部小说,这才又觉得这部小说写得实际,坚定地认为这个叫路遥的作者肯定是下过井的,否则,他如何能这么细致入微地把矿区生活变成文字,供世人传阅。不觉间,我把自己代入小说中,觉得自己就是孙少平,在矿上的工人就是我这个样子,矿上的环境就是这个样子。还读出感想来,就是人不能这么废着,还得积极点往前看,毕竟那年才29岁,尚未婚配,人生路长。

又过了10年,我在矿上结婚生子,儿子性格像我,没事跟我扛着相机满山跑,隔三岔五就嚷嚷着要跟我到安塞,去吹黄土高原上的风,做一个风一样的男子。我说你才4岁,好好上你的幼儿园。从火电到新能源发电,和煤打交道的时间少了,和风、光又结了缘,不知道这算不算风光呢?不管怎样,我算是来到了《平凡的世界》中所描绘的陕北黄土高原上,路遥先生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神话,我向往这片土地。

自打干上新能源这行,该学习还是要学习,如何去选地、如何打桩、如何安装光伏板……不懂这些,我连个宣传稿都写不出来,总不能凭空乱编,这不符合工作要求,更对不起这份工作的职业素养。所以我得跑,一个手抄本、一部相机,一个月几次往返于店头与安塞之间,眼见光秃秃的山上一根根光伏桩基在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中竖立,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在组件上架起,一辆辆工程车穿梭在高原上,车尾扬起长长的尘土,再被风吹得消失不见……

工作之余,我会站在安塞最高的山峁峁上欣赏陕北独特的风光,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黄土与天相接,赏过春日的山花,听过夏日的蝉鸣,感受过秋日的浪漫,吹过冬日的寒风。四季变换,时光流转,心也在这个土地上渐渐平静了,风是自由的,人是孤独的,望着山坡上上百只啃草的羊,有时候会冒出一个有趣的想法:去放群羊吧,做一个快乐的小羊倌,牵上一条大黄狗,拿着一个赶羊鞭子,相机也得带上,走到哪里唱到哪里,这么大的荒原,也不怕有人笑我唱得不好。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我想,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时,一定是想通过少安、少平两兄弟的生活经历,让读者明白,人其实最难战胜的是自我,如果真能超越自我,克服懦弱,我想自卑也是能变成坚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本身是平凡的,至少我活了40年,从没觉得自己有啥超凡脱俗的,依然俗人一个,依然混迹于红尘。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找个奋进的理由让自己去追求美好,在逆境中历练历练心智,没准平凡的我们能创造出一个不平凡的世界呢。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