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
日期:2024-03-25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段乔斌

  2024年2月,时令已过立春,但渭北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还没有过去。鹅毛般大雪向大地飘洒着,很快便积满山头村庄,到处白茫茫一片。这是岳父去世三周年之时,往事如雪花一般,不禁涌上心头,满含着我对他的思念,寄予在天地之间。

2月21日(阴历正月12日)天上大雪纷飞
 

  我的岳父,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一位5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他一生为人正直、性格直爽,点子多、脑子活、有胆识,敢想敢干、善于创新。他辛苦耕作、勤俭治家,任劳任怨、毫无怨言。他是村子方圆附近的大能人、活道人,是明事理、有本事、关心集体的好人、热心人。

  2021年春节过后,一直身体健康的岳父,被突如其来的病魔夺走了他75岁的生命。他的溘然长逝,让熟知他的人们感到惋惜,更让他的儿女们肝肠寸断。

  30多年前,我幸运地成为岳父家的女婿。在我记忆中,每次回去的时候,无论农忙农闲时节,他再忙总会停下手中的农活或家务事,对我嘘寒问暖,陪我喝茶、闲聊、探讨国家惠农政策和时事政治(岳父有多年坚持看央视新闻和陕西新闻的良好习惯,是我内心非常敬佩的一位老人)。谈及我工作时,他总是语重心长、反复叮嘱我要干好共产党的事,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每次冬天回去,他总是提前为我们点好煤炉、烧好热炕,唯恐我们受冻。每次返程时,他和岳母都会把家里的苹果、洋芋、南瓜、大葱、小米、手工馒头等吃食分装在蛇皮袋里让我们带上,一装就是满满一车厢。早些年,交通不便且各方面条件也差,从老家回西安要换乘两次班车,班车每天只有早上六点半一趟,错过就会耽误上班。农村的冬天特别寒冷,五点多钟,岳母就为我们做好出行前的早餐,岳父为我们收拾行李忙前忙后,然后用架子车拉上装满片片心意的吃食,送我们到村子东头大路边等班车。站在寒风凛冽的马路边,全家人冻得浑身发抖,岳父点燃在路边捡来干枯的荒野草为我们取暖。回想起这些场景,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自从岳父去世,回家再也没有享受过这种特殊“待遇”。人的生老病死真是刹那间的事,来不及反应就已注定。尽孝要趁早,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等到醒悟,为时已晚。

  每次回去烧纸祭拜岳父,总会听到周围邻居们忆起他老人家的往事,那些平常而非凡的人生经历。

  岳父年轻时聪明智慧、英俊帅气,深受长辈们的喜爱和左邻右舍的赞赏。他十几岁就当了生产队记工员,能写会算、眼里有活、喜欢帮人,因为学过医又谦逊拜师,后来成了村医,经常身背药箱、走村串户。无论家畜牲口打针防疫还是大人小孩伤风感冒,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他总是随叫随到,先后跑遍了全大队6个自然村和周边大队村庄的沟沟壑壑、山山峁峁、七梁八坡。他热情为群众服务、排忧解难,为每个家庭带去温暖。

  由于岳父积极上进、踏实肯干,先后被推选担任大队会计、大队长、支部书记。担任会计期间,他管理财务收支账目,一清二楚;担任大队长、支部书记后,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在翟尚大队工作期间(前排左三)
 

  在那个困难年代,他想办法、解难题,在全公社17个生产大队、30多个自然村中,首个为村里购置大型拖拉机。农忙时节犁地耙磨(耕作),农闲时节外出跑运输,有效地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在那个靠天吃饭的渭北旱塬,为了解决吃粮难问题,他组织群众修梯田,大搞农田基建,兴修水利,打淤泥、修疙瘩沟水坝,半个多世纪过去,至今功绩留痕。为了方便群众出行,他排除千难万险,全力协调各方,将澄城县刘家洼乡至黄龙县范家卓乡的山沟崎岖阴坡羊肠小道,改造成宽阔平坦的阳面大路,彻底改变了沟北3个大队、11个自然村交通受阻滞后状况,受到上级领导和基层干部的表扬和肯定,当地村民更是对他赞不绝口。

  在岳父的带领下,村里各项工作在全公社名列前茅,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示范村。1975年,年仅27岁的岳父被提拔为公社领导班子成员,成为唯一一位不脱产、农民身份的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主管全公社农业生产工作(曾一度主持公社革委会日常工作)。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岳父是农民中的“国家干部”。

在刘家洼公社工作期间(前排中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农村土地包产到户。因岳父家庭子女多,全家30多亩的责任田缺劳少力,岳母一个人难以耕种。为了养家糊口,1983年曾经从农民走上公社领导干部岗位的岳父,毅然放弃公社工作,从领导干部岗位返乡务农,回到村里与岳母共同承担起家庭重任。那些年,农村抓经济,岳父除了种粮食、栽苹果树、搞养殖,还承包了队上的核桃园。老天不辜负每一个辛勤劳作的人,每年粮食堆积成囤,苹果挂满枝头,除了家用,结余的收入供养子女上学,完成学业。

  到了晚年,在子女们都成家立业后,岳父也相对清闲了点。因受群众信赖,年近六旬的岳父被推选担任了长达15年的村民小组长,他那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劲头依然不减当年,展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奉献精神、高尚情操。

  多年来,岳父作为村里的相红头,每遇村民邻里的红白喜事,他考虑周全、安排到位、精心组织、尽心尽力,义务为主家服好务。他常常不分白天黑夜,一忙就是好几天,让主家特别感动,称他是好人、热心人。

组织村民排练出带活动
 

  岳父热爱公益,任劳任怨,从不计个人得失。他很有文艺天赋,喜欢编排导演,吹拉弹唱样样精通。20世纪60年代,组织成立了村宣传队,每年春节到周围村公益演出,在十里八村很有名气。岳父还担任了20多年村上的古会会长。每到出带、接带、过年打社火,他都精心排练,亲自担任社火头,领头耍红棍,年复一年,乐在其中。重修良甫河汉武帝庙期间,岳父积极献策,带头捐款,为汉武帝庙建设和文化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还利用空闲时间,承担了村道两旁花草树木的修剪工作。他一生无论走到哪里,都爱美、爱干净、爱整洁,不管什么时候见到他,都把自己收拾得精精神神,家中各种农具摆放整齐有序,院落都是干干净净。

汉武帝庙县级传承人(前排右一)

亲自上阵打社火 (右一)
 

  岳父家是一个典型的严父慈母家庭。对孩子不论男女、不分大小,个个从严要求、管教有方。他们也很爱孩子,自己再苦再累,绝不让孩子们受委屈,也绝不影响子女读书成才。6个子女(4男2女)全都脱离农村走向城市,其中4人定居西安,2人生活在县城,儿女们都家庭和睦、生活殷实,在各自工作领域中也都表现出色。7个孙辈,已有5个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重点大学毕业,并顺利就业。2个正在省内知名高中、初中就读。

  所有这一切,都与岳父对子女的严加管教、言传身教和治家有方分不开,也是子女们继承父母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美德,勇于拼搏、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积极向上、求真务实不张扬而努力奋斗的结果。当然,更离不开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好机会。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但思念却早已融入雪花,覆盖了土地,铺满了心头,久久难以融化。

2024年2月21日(阴历正月12日)在坟地举行三年祭祀活动

 

责任编辑:胡睿琳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