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凤凰书院
日期:2023-11-27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李健

辛丑年春末,我驱车40公里来到位于终南山下的凤凰书院,拜访长安区作协主席初玄(笔名)先生。只见他身着宽松衣裳,仙袂飘飘,有古代高士之风。虽是初次见面,但相谈甚欢,他的儒雅谈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终南山是中国道教的“张本之地”,集中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的六大祖庭,还是隐士的藏身之地,素有“天下修道,终南为冠”之说。

凤凰书院背靠终南山,往东是蓝田县,西临凤凰沟。沟底流水淙淙,沟的两岸是石翔村旧村落,原来的村民大多迁移新村庄去了。村子的最南面有几处百年老宅,有的院墙已坍塌,门窗扭曲变形,但房屋主体仍然矗立,彰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印证着一百多年的沧桑岁月。

书院东北方向便是杨庄水库,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边几只白鹭在戏水,湖面上倒映着山和树的影子。黛山染苍翠,碧水泛微蓝,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问及先生在此建书院的初衷,先生说:“长安老家的村庄拆迁安置后,因步入耄耋之年的母亲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我便在凤凰村租用了民宅,装修改造后,在此陪伴母亲安度晚年。”

在先生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凤凰书院。书院由两个农家宅院合二为一组成。东院为凤凰小圃,是先生和母亲主要的生活区域。屋里有先生专属的书房和画室。

院子东北角有一棵硕大的杏树,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青石板,用石墩支着当茶几用。石板上摆着茶具和一盆淡黄色的野樱桃。树的左侧配有吊椅和木凳,供客人休闲娱乐。树的前方是一个别致的拱形桥,小桥两侧有一些绿植和盆景花卉,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画面。

西院名为菩提别院,是禅修和文化交流的场所。菩提别院是阁楼结构,一层有书房、画室和客房。入户大厅有一个长条桌子,可容纳30人开会之用。二层主要为客房区域。最南边的一排是客房,房与房之间,又有单独的会客间。菩提书院的房间大多有各自的名称,例如菩提间、详阁、若愚轩等,不落俗套。

凤凰书院是包容的。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有以文会友者、有提笔挥毫的书法家、有功成名就的画家、有激情高亢的朗诵者、有外出游学的学者,也有一些隐居的高士。

书院所在的村子原本是一个被人遗弃的村庄,因凤凰书院的缘故,文人墨客有了题材,笔下生辉。于是,凤凰山、凤凰沟、凤凰书院名气越来越大。正应了《陋室铭》里的诗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按我的理解,先生在此建书院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先生担任长安区作协主席,文友颇多。田园风光,诗与远方,是文人雅士们的向往,这里就成了一个琴棋书画文化交流的天堂;二是远离红尘的喧嚣,可以在此修心养性。

初玄先生说,书院白天往来者多,晚上却很安静,夜晚便是他的世界。他常与时光相伴,与文字相依,禅坐月色,放空心灵。我们聊天的话题,更多的是儒释道哲学思想在现代管理和生活中的应用。先生的修行不浅,很有见解,使我受益匪浅。

下午时分,初玄先生陪我们爬山。我们一行沿着羊肠小道穿梭在树林间,有一种“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感觉。特别是百亩杨树林错综有序,宛如一排排整齐的战士,守卫着终南山脉。

回头俯视村庄,这些树林把书院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房屋的线条,书院在树林间若隐若现。此时,山坡上走来一位牧羊人,连同一群活蹦乱跳的羊儿,簇拥在野豌豆花丛中,别有一番韵味。

傍晚时分回到家中,我竟一口气把先生赠送的《月挂东天》散文集读完了。拜读之后,感受到先生的见识、智慧,同时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先生在《月挂东天》书中说:“学知路上无穷尽,但对于修行,要知行合一,何其难也。”

知行合一难,何故?我认为,知行合一本是一种修炼,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炼,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凤凰书院,玲珑地位于终南山下,丛林之间,是诗人的渴望,是红尘中的逍遥。突然想起李白的一首《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若是时光可以穿越,初玄先生一定会给李白腾出几个房间,让他栖身、饮酒作诗。

回顾在凤凰书院的所见所闻,我感悟了书院不一样的文化、感受了山川美景。凤凰山春天迷人,夏天凉爽舒适,秋天韵味撩人,而冬天又如何呢?也许更美丽壮观吧!

我期待,天摇玉树落琼花,飞鸟寒空翻戏雪时,再次拜访初玄先生。在菩提别院吟诗作画,畅谈国学,去终南山踏雪问道、感悟人生。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