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父 亲
日期:2022-06-27   来源:陕工网

  我的父母和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平凡、勤劳、善良,所有的美德汇成了一条延绵不断流淌在我们心间最美的河,父亲是1973年背井离乡,作为知青投身来到渭北黑腰带-澄合矿务局这片土地上,在这里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这里是父亲付出青春年华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父亲和老一辈矿工们一样,艰苦奋斗、拼搏流汗,这里留下了他们太多的记忆。

  父亲先后干过地面运输、掘进工、放炮工等工种,父亲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劳肯干,别人不愿干的活父亲默默的去干,工友们嘲笑父亲老实,可他们哪里知道,家里三个孩子要上学,要吃饭,要日常开销,父亲就是为了几个工分,多赚点钱。工友们都戏称父亲是“老财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父亲一天假也不休,就是为了那每月的满勤奖,能多给我们姊妹几个买点肉吃。

  不知道那时的父亲怎么闲不下来,父亲那时候还在运输队上班,工作相对轻松,可下班回来就是连轴转,父亲把下班时间安排的满满的,父亲上班是三班倒,上二班的时候,他会利用早上到中午的这段时间去小煤窑卖母亲烙的烧饼,母亲凌晨四点起床生火,开始揉面,面是头天晚上就发好的,放调料、做生胚、上炉烤,母亲手底下特别麻利,一会功夫香喷喷的烧饼就做好了,母亲做的烧饼又大又香,我们姊妹几个起床后一人装个烧饼就开开心心的上学去了。母亲把做好的烧饼整齐地摆放在父亲制作的木箱里,防止烧饼变凉,给烧饼上盖上母亲用新棉花做的厚厚的白铺盖,一切准备停当刚好6点半左右,这时候父亲推出他那破旧的自行车把木箱牢牢地捆绑在车子的后座上,飞一般地骑车消失在晨曦里。大概早上9点多,烧饼就全部卖完了,父亲骑车高高兴兴地回家来,说矿工们夸母亲做的烧饼太好吃了,每个人好几个地买,还让父亲经常去。父亲上二班和夜班的时候准时会去卖烧饼,上夜班已经挺累了,母亲说夜班回来就休息吧不去了,可父亲执意要去,母亲拗不过父亲,只好同意他去,就这样父亲骑着他的旧破车子又出发了。

  有一个早晨起来,院子里落下了厚厚的一层雪,母亲就喊父亲今天不出去了,下雪了,还挺大,父亲说,没事,你做吧,我推着车子走,母亲说啥也不让父亲去,父亲这时候还急了,说,这算个啥嘛,不就是有点雪嘛,不碍事,赶紧做吧。母亲做好了烧饼又像往常那样把烧饼码放好,看着父亲推着自行车出门了,母亲一再叮咛,路滑你别骑,推着走,卖不完就回来,早点回来啊,父亲摆摆手,出了门。那天中午十点多了父亲还没有回来,那时候也没有现在通讯这么发达,母亲就在家里焦急地等,时不时地去路口张望,一遍又一遍,终于看到远处一个小黑点慢慢地越走越近,终于看到是父亲,母亲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来,母亲嗔怪道,“怎么回来这么晚”,父亲嘿嘿一笑,摔了一跤,大腿疼得走得慢,母亲眼里噙着泪花,说啥以后也不让父亲去卖烧饼了,不去卖烧饼家里没有了补贴,父亲微薄的工资养我们一大家子着实有些困难,这时候父亲找了矿领导,要求去采掘连队上班,到了采掘连队凭借着父亲不怕苦不怕累,肯学习能钻研的劲,很快就被提拔当上了副队长,这时候的父亲更忙了,每天在井下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就这样日复一日,皱纹也悄悄的爬上了父亲的脸庞,父亲苍老了许多,但是父亲工作起来依然非常卖力,直到2000年退休。父亲一直告诉我们,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不要眼高手低,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么多年,我们姊妹几个都非常勤奋,不管是做生意的,还是在私企、国企上班的,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付出,也都有了不小的成绩,感谢父亲和母亲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亮起的那盏灯,指引着我们继续朝前进。(吴小利)

责任编辑:胡睿琳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