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黎的温暖
日期:2022-05-26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安黎与我是同乡、前同事,年长我两岁。

从知道安黎的名字算起,亦师亦友三十余载。盘点和他的交往,可概括为两个字:温暖。这大概与他的家庭出身和年少时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有关。

安黎年少家贫少友,成年却交友宽泛,形形色色,各行各业有之,且不论地位、出身、职业、学识、贫穷或富裕,也不论年龄、性别,只要和他见过一面都想和他交朋友,而且还是朋友的中转站,最后大多数人都成了好朋友。有人说安黎是文艺圈子的清道夫,他反驳说自己是文学圈子之外的,还强调自己是文学个体户,独来独往。他自喻自己是黄土地里的耕牛,默默地反刍着自己的收获。这沉甸甸的收获的确暴露了他的才情,但不风流,连一点韵事都没有,以至于初见的人,上下打量着不相信他是一位著名作家。他也呵呵一笑,说自己就一文学民工而非著名作家。

这当然是自嘲。一个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八部散文集,中外公开发表了七八百万字并获奖无数的作家,与那些喜欢在人们面前装腔作势,在媒体面前故弄玄虚自诩文化大师的名人相比,他算不上著名。正如青年文学评论家王鹏程所言,安黎不是大师,而是大家。“大师”与“大家”,一字之别,谬以千里,也妙在其中。

不知从何时起,文艺圈子冒出许多杂七杂八的吓人头衔,文学圈子也热衷效之,介绍一个作家先说一长串与文学无关的头衔,说作品一言代之却掌声雷动。但无论如何,那一连串头衔是虚妄的、徒劳的,更无温暖可言,毫无生命力。

耀州先贤柳公权有言在先:心正则字正。安黎的文字是有温度的。他早期的文章遣词造句十分讲究,对现实不失尖锐犀利的批判,有鲁迅的遗风;中期作品过多的是反思、自省、怀念以及对现实底层的体恤、悲悯;现期的作品有古代先贤的从容不迫、大度释怀,富有哲理的思辨。

读他的文字,如沐春风,如蒸桑拿,具有大汗淋漓、豁然开朗的收获,使人感到每句话都翻滚着惊人醒世的温度,大呼过瘾。相比那些描摹花花草草、自艾自怨的文字,其胸襟与格局有着天壤之别。

安黎的温暖,是他放下身段真诚、真心融入生活;他的写作,不是一个作家肤浅的生活体验,而是匍匐大地,感受地脉温度,也不是抓把月亮看故乡,而是透过斑驳月光看到世间百态。正因如此,他才创造了低调生活之上高贵而独特的文体——独一无二的“安黎体”。□吴泽民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