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抗疫日记
日期:2022-01-18   来源:陕工网

  □阎冬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西安 晴转多云1℃—12℃
 

  (12月21日0-24时,陕西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86例其中西安市84例、咸阳1例、延安1例。自12月9日以来,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病例235例,其中西安市227例、咸阳市4例、延安市4例)

  辛丑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西安,这座千年古都不得不按下“暂停键”,进入封闭管控时段。一夜之间,学生停课、工厂停产、党政机关人员居家办公……“肉夹馍”进入到街道冷清暗流涌动的疫情防控“非常时期”。

  “国有殇,我来当”。在大多数人“居家防控”的同时,那些可亲可敬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者、防疫和生活物资保供战线的普通职工,他们逆行出击,冲向疫情防控第一线,与“世纪疫情”进行殊死搏斗,打响了“西安保卫战”。

  并非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担当前行。前有“武汉保卫战”,今有“西安保卫战”。在病毒向人类发起极限挑战,在一场场与病毒的无退路的较量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理所当然的见证者、参与者、战斗者。按照西安市政府疫情防控要求,我知道今后一段时间,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就得“居家抗疫”,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东奔西跑去实地采访了,而是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脑旁,通过QQ、微信、通讯员寻找新闻线索,及时宣传报道各级工会、各个企业、广大职工以及劳模工匠的抗疫故事。

  想一想,居家以后,工作量肯定会减少,闲余时间就多了。害怕闲来生事,就想干点什么。妻子常调侃我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穷酸文人”,本来想“酸腐”一回,把这些年写的散文整理整理,疫情结束后出个集子。这也是我一直想干却没有时间干的一件事。认认真真地搜寻一番,才发现,所有文章的剪切本全在单位,那些散见于报端的散文、随笔的电子版也在单位的电脑里。再者,在家里舞文弄墨,还要专心致志,就要不间断地抽烟,这是妻子和儿子都不允许的事。于是,便有了写日记的想法。

  日记篇幅不长,一天一篇,写完就能下楼过烟瘾,还是比较适合本人习性的。转念又一想,小日记里也有大文章,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特别时期。我是工人报记者,也是职工作家。武汉疫情期间,不是有个“作家前辈”写日记就美美地“火”了一把,到现在还被美国人“顶礼膜拜”着。我不能与她相比,一没有人家的名气大,二没有人家的作协头衔,三没有人家丰富的凭空想象力。但我有记者的职业准则,有职工作家的职工情怀,有普通市民的良知。疫情来袭,我有责任、有义务记录下西安所发生的我能看到的一切事实,有责任、有义务记录下普通百姓非常时期的真实生活,有责任、有义务记录下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抗击疫情的点点滴滴;更有责任、有义务记录下我们一家人居家抗疫的喜怒哀乐……以上几点,就是我写《居家抗疫日记》的理由。

  此为题记,也以此为居家隔离的第一篇日记。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西安 晴 -2℃—10℃
 

  (12月31日0-24时,陕西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74例,均在西安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当清晨灿烂的冬阳伸出红彤彤的小手把窗帘掀开一条缝隙硬是射进一道霞光的时候,新的一年就这样满面笑容地来到我的面前。尽管窗外的街道空空如洗,新冠肺炎病毒以比阳光颗粒还要纤细百倍的卑鄙的身影游蹿在我们这个十三朝古都的上空,新的一天的阳光依然是新的,新的一年依然挤满了希望,就如眼前这灿烂的阳光一样带给疫情笼罩下的城市的人们金光闪闪般的憧憬。

  2022年,您好!我在居家闲适的状态下欢迎您,我在西安人民全力抗击新冠疫情中欢迎您,我在中国人民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欢迎您!

  伴随着新年的第一缕晨曦,我们《陕西工人报》这张拥有七十余载光辉历史的报纸,由周五报改成日报后的第一份报纸带着墨香、带着读者的期盼与大家见面了!这是报社同仁送给广大工会干部、职工和读者最好的新年礼物。作为一名入职报社22年、新闻从业时间27载的新闻工作者,我为报纸的进步发展表示由衷地祝贺!也必将为工会新闻事业的改革创新持续奋斗,一如既往地“传播工会声音、讲好职工故事”。

  宣传党的主张,传播工会声音,服务职工群众。回望历史,我们这张报纸是一代代工会新闻工作者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开在林立报刊之中鲜艳的“职工文化之花”,是长期以来服务于全省工会干部、服务于广大职工群众的重要的文化阵地。薪火相传,当报纸创新发展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把她办得好上加好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决不能因为我们的能力不足而使她的前进的步伐变得踉跄不稳;也不能因为我们的精神懈怠而使她在媒体融合中黯然失色;更不能因为我们的恣意任性而使她在“看上去很美”的表面繁荣中失去铮铮筋骨……我们喊出了“报纸天天见”的口号,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深处明白:增版面就是增责任,改日报首先要强内容。改为日报,不仅仅是每周增加了两期报纸,而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创新性工程,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升华,是从管理到执行力的变革。我们既要逆向而行,更要自我加压;既要加强版面谋划新闻策划,更要加强内部管理;既要谋定而动搞好顶层设计,更要注重从一篇文章、一张图片、一个标点符号做起,精益求精,以质量取胜,把报纸办成图文并茂,耐读、耐看、耐用的具有“三工”特色的综合型省内一流报纸。

  且愿美好在,岁月常如新。新的一年,新的一天。看着手机里的电子报,真让人爱不释手,少不了豪情满怀地意气风发一回,一时间满腔热血,总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不保留地贡献给这张报纸、贡献给工会新闻事业,哪怕努力到无能无力为止……低头思量,最可恨,英雄无用武之地!以自己目前的处境,纵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又将奈何?

  短信里的祝福声不绝于耳,打断了我的豪情壮志。今天是西安全城“封控”的第10天。1300万西安人民在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中辞旧迎新,迎来虎虎生威的虎年。自12月25日以来,陕西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7日破百,在近4日呈现增长趋势。截至目前陕西省累计确诊病例数为1475例,其中出院7例、在院1468例。疫情复杂胶着,特别是西安,用专家的话说就是“社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本土疫情还处于胶着对垒的关键阶段。”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好自身防护,坚持居家隔离,为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而贡献一份力量。

  西安加油!中国加油!在虎年来临之际,我真心祝愿亲朋好友、领导同事,虎年吉祥,万事安康!祝愿西安人民齐心抗疫,早日恢复往日的繁华!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山河无恙!

 


1月10日 星期一 西安 多云转晴 -5℃—10℃
 

  (1月9日0-24时,陕西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5例,均在西安市)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早上起来还有点薄雾,等到一半的太阳镶嵌在东边小区的高楼上,整个街道便红亮亮一片。看到西安本土确诊病例昨天已降至13例,人的心情就如拨开薄雾的阳光一样,格外亮堂。

  孩子他姥是第一个起床的,早早地把昨晚浸泡好的红豆、黄豆、绿豆,与大米、小米、糯米,再加上枸杞、大枣,总计凑够了8样东西放在大锅里熬“八宝粥”。粥在锅里腾着细浪,香气便飘满整个屋子。孩子他姥说,要是有冰糖就好了。妻子说没冰糖,放上白糖也不错。在疫情未去缺菜少粮的境况之下,一家人能喝上这么香甜黏糊的粥,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相传,腊月初八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在佛门,食腊八粥是一种宗教活动,用以纪念佛祖成道。在这一天,众寺院向大众放粥,在于弘扬佛法、开门行善、教化众生。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到: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扬技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送八宝七味粥予门徒,谓之腊八粥。

  喝粥的时候,一位记者朋友发来一张去年腊八节在西安广仁寺喝粥盛景的照片,他很怀念广仁寺的腊八粥和那份热闹祥和的气氛。除了广仁寺的腊八粥,西安坊上的八宝粥也好喝。平时上班,单位就在回民坊的边边上,想喝便去喝一碗。疫情未了,在家喝碗自己做的八宝粥就已心满意足。

  腊八节,在我国民间有喝粥的习俗,用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据说,这个习俗已有一千年多年的历史。但腊八节并不是全要喝粥,在广袤的盛产小麦的关中平原,过腊八节人们就喜欢吃腊八面,也就是臊子面。吃八宝粥却是在腊月初五,民间叫“吃五豆”。“五豆”说穿了就是用五种豆子与大米放在一起熬成粥,与八宝粥的做法大致相同。小时候,大家家里都穷,少吃缺穿的,我们这些小孩子就特别盼望过年。每年元旦一过,大人们就开始拆洗衣被、收拾屋子、杀猪宰鸡、筹备年货。在大人们的忙活中,孩子们一边怀揣零散的鞭炮,呼朋唤友,放炮、溜冰、打雪仗,疯玩着;一边流着哈喇子、掰着指头一天天盼望着吃五豆、腊八面和初一饺子的日子。

  腊月不闲,人们都在忙着准备过年。在我的记忆里,年味是从“吃五豆”开始的,过完“五豆”就是腊八,腊八才是一年中第一个能吃上肉的节日。在我的老家蓝田——中国厨师之乡,十个男人九个厨。平时做饭都是妈妈,逢年过节却是爷爷。爷爷有一把好厨艺,村里过红白喜事,他就是大厨。做腊八臊子时爷爷很是讲究,除了胡萝卜、白萝卜、白菜、豆腐、大肉这些全村人常用的老几样菜外,爷爷还要放黄花、木耳、蘑菇或者香菇和莲菜丁。这些菜一般在集市上买不到,在西安城里工作的爸爸每年都会按照爷爷的吩咐,按时间将他要的东西备齐。肉更不像村人那样简单地炒一下,先是把肉切成大条块,加上大料包煮到七八分熟,摸上蜂蜜过个油,再用腊汁一腊,整块的肉用来做蒸碗,切下来的边角料做臊子。这样的肉深红透白,肥而不腻,香味四溢,再与萝卜、豆腐等一起做成的臊子,真是肉香满锅。做臊子面的面用是平日里很少吃的白细面,放点碱面,擀得又薄又劲道,切成又细又长“韭叶面”,再浇上滚烫油汪汪飘着腊汁肉丁的臊子,一碗地道的臊子面就做成了。还未吃,看一眼就让人垂涎三尺,到现在还仍回味无穷。这是村人过事时才能吃的美味佳肴。那时候,吃碗腊八面都是一件十分稀罕的事,每次我都吃得肚子圆圆,像怀揣着半个皮球。

  不知道,待在隔离酒店的朋友能不能喝上腊八粥、吃上腊八面?前几天不是说有个隔离点,女同志在经期连个卫生巾都供不上……不过今天的新闻说,在灞桥区所有隔离点的市民都能喝上腊八粥,过生日还能吃到生日蛋糕。

  我想,西安全民抗疫,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是必须的,但隔离的是病毒,而不是人间真情。无论是在哪个隔离点,被隔离的人如果能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吃一碗香喷喷的腊八面,就是最幸福、最温暖的故事!

  人往往就是这样,拥有幸福的时候并不珍惜。其实,幸福都是相对而论的,一个人是否幸福,不仅仅限于金钱、地位和荣誉,也不仅仅在于房子有多大、车子有几辆、离了几次婚;其实,幸福是很简单的事,就像疫情笼罩的古城,居家隔离的人就比在隔离点隔离的幸福,在隔离点喝上腊八粥的人就比没喝上的幸福;风雪之夜,坐在家里看电视听新闻的人就比街上披雪迎风站立的“逆行者”幸福。

  腊月的“腊”字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三曰“腊者,逐疫迎春”。清香一碗诱人粥,五谷搭配料丰足,食完唇齿留余味,不觉新年已来临。在今年这个新旧交替、告慰祖先、逐疫迎春的腊八节,让我们一起喝碗粥、战疫情,众志成城,勇敢地迎接一个五谷丰登、山河无恙、阴霾远去的新年!




12月23日 星期四 西安 小雨转阴 0℃—5℃

  (22日0-24时,陕西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3例,其中西安市52例、咸阳市1例)

  今天是西安封城的第一天。早上起来,天灰蒙蒙d的像罩了一层塑料薄膜。人的心情就如这天气一样,阴郁而沉重。

  妻子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住院。人常说:“有啥都不能有病,无啥都不能无钱。”特别是在整个城市被病毒侵入的时候,病得真不长眼!妻子的病是13日至17日我在延安采访2021年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全国职工演讲比赛决赛期间得的,无非是小感冒,在家里吃了点药,几天不见好转,就去对面的市三院看,到门口测温时被告知:发烧了!人就像得了新冠似的被医护人员看管着撵到发热门诊就诊。大概是上午10点钟左右,妻子打电话告诉我,她发烧了,在三院发热门诊刚做完核酸,接着要做CT,还要化验血、尿、粪便,核算结果6个小时以后才出来,在此期间不能离开发热门诊。她忧心忡忡地在电话里问:“老阎,我再被隔离了咋办?”

  我安慰道:“没事,不就是个小小的感冒吗?不会被隔离的,要是真的被隔离了,我陪你一起去。别胡思乱想了,中午想吃点啥?”

  妻子说:“啥也不想吃。你甭胡说了,你和我都被隔离了,谁管孩子?”

  这是一个十分棘手、不好回答的问题。我所问非所答:“现在感觉咋样?”

  她说:“没来医院时,觉得病好像都快好了,这一来,弄得跟得了新冠一样,害怕得我都不知道自己该咋办!”

  我用的是免提,坐在对面的虎哥替我着急:“你赶紧回吧,照顾弟妹去,坐在这儿扯淡也解决不了问题。”

  但我下午有采访任务走不开,告诉妻子我不能去陪她。妻子说:“你安心上班吧,你来了医院也不让进,下午按时接娃就行了。”

  等我心慌意乱地干完工作接了娃回到家,妻子刚刚进门,孩子她姥也从孩子舅舅家回来了,我悬着的心才有了一点踏实感。经隔离检查,妻子患的不是普通感冒而是肺炎,急需住院治疗,医生已经把住院证开好了,因没有床位,让她回家等电话通知。昨天上午,医院打来电话说今天可以住院了,但强调必须要24小时核酸。下午刚过5点,我便提前离开单位,回家喝了一口水,转身就去市三院替妻子排队做核酸。一到现场,傻眼了,做核酸的人太多了,队排得又长又宽,在街上绕了几个“几”字。

  华灯初上,在寒风中排队,人人冻得缩脖子跺脚的,心里再着急也没办法,大家排着队还嘈嘈着西安的疫情,说西安要像武汉那样封城了。山雨欲来风满楼,封城的迹象早已见端倪。从这个周一开始,接到学校的通知,儿子已经不用上学开始在家里上网课。环顾四周,我意外发现,周围小区的人好像接到了什么命令似的,行动一致,鱼贯而出,一趟趟地采购物品。于无声处听惊雷,前面一个小伙看着短信突然大声念起来:“从23日零时起,西安市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每户家庭每2天由1人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其他家庭成员除在疫情防控、城市运转保障、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行业工作外,一般不外出,外出需持单位、社区开具的证明。”小伙念完,引起周围人唏嘘不已,接着打电话声响成一片:有的催老公赶紧下楼去抢购东西,有的让老婆除了买菜还要多买一些馍,有的让老公多买几包卫生巾,有的让对象买上她爱吃的瓜子……口气全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没有勇气命令生病的妻子和快八十岁的老岳母去抢购。我在心里安慰自己,没有什么惊慌的,要相信有武汉抗疫的经验,有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西安疫情防控工作一定会循序渐进、稳健而坚决,特别是在保障民生这方面绝对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陪妻子一起做完核酸,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到小区门口的超市一看,货架变得空荡荡的,地上全是烂菜叶子和塑料袋。小区的微信群里发布消息:倡导全体市民“非必要不离市”,交管部门在“一场五站”和国省干道、高速路口等加强查验,对非必要离市人员进行劝返。确因特殊原因需离开西安的,除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还要提供单位(街道)证明及相关审批手续……

  今天一大早起来,本来要陪妻子去医院,医院来电话说到下午再去,病房还未腾出来。岳母让我出去买点东西,结果到小区门口,便不能正常出入了。我持有48小时核酸,登记后就出去,急冲冲地跑到超市买东西,货架上还是没有多少物品。老板说连夜调货没有调来,今天晚上就来了,甭着急。又跑了几个超市,情况大致相同。我给岳母打电话说外面没有什么菜、也没有她要买的馒头。岳母问有没有面,如果能买袋面,咱们自己蒸馒头。返身回来,到小区门口的超市一看,面只剩下两袋20公斤装的,小袋面昨天已经买完了,我就买了一袋面。

  下午,住院手续办得十分顺利,陪妻子打完点滴,帮她打来病号饭,再给自己办好陪护手续,按照“非必要晚上不必陪护”的规定,戴上红色的陪护手带疲惫地回家了。回到家,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正在播放西安的疫情,儿子满脸的不高兴,嫌我在医院里待的时间太长了,他等着用我的手机上网课。孩子听完回放,再陪他做完作业,已是深夜12点了!

  居家防控的第一天,是忙活而杂乱的,弄得一地鸡毛,让人心力交瘁。
 


12月24日 星期五 西安 小雨东北风 1℃—9℃
 

  (23日0-24时,陕西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2例,其中西安市49例、咸阳市1例、延安市2例)

  人是有很强的惯性思维和惯性行为的。凌晨6点,闹铃一响,我迅速起床,洗脸、刷牙、喝杯水,跑到家门外的楼梯道抽烟,一看天还是黑的,才想起全城已经封控,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再不用起早贪黑上班和接送孩子了。

  过完烟瘾返回家,打开高压锅,熬了一夜的八宝稀饭黏黏糊糊地散发着香味。先舀一碗晾在餐桌上,又给保温桶舀了一些,准备给妻子送去。还未喝,手机响了,一看是老父亲打来的,赶紧又跑到门外去接电话。父亲住在东郊田王的庆华公司,与弟弟生活在一起,今年已经85岁了,身体还硬朗,就是耳背,与他说话要“大喊大叫”,他听得还是一半明白一半糊涂。父亲这么早打电话,一是问妻子的病情,二是叮嘱我“外出注意个人防护”。我说妻子得的是肺炎,已经住院了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我们单位要求居家办公,我不会出去乱跑。父亲听后就挂了电话。过了一会儿,弟弟打电话说:“老爸操心你们一家子的事,一夜都没睡老实,这会儿却打起了呼噜”。

  听完弟弟的话,我羞愧难当!我家子女多,横跨城乡,大哥、二哥在老家蓝田,楼高房大,子孝女贤,吃穿不愁,过上了标准的小康生活;我和妹妹、弟弟生活在西安城里,有车有房有事业,日子滋润丰足。母亲去世早,离开我们已经15年了。她操心劳累一生,把她那一代人能吃的苦都吃尽了,千辛万苦地把我们全家带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好日子的起跑线上,她却走了!每每想起母亲清苦而打拼的一生,就有一种麦茬戳心般的痛,让我泪流满面。怀念母亲,面对父亲,我们做儿女的更应该多关心关心父亲,再不能因我们的疏忽而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疫情之下,我没有操心父亲,反而让他为我彻夜难眠,实在是愧为人子!

  赶到医院,医生说早上要做好多检查,让妻子保持空腹不能吃东西。现在到医院看病,是人看得少,机器看得多,而且机器的“人工费”比人(医生)的高得离谱,患者还要满面乐意、不讨价还价地排着队掏钱。我想,在我们的城市,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疗费用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各种“不是人做的检查”太多了!

  牢骚太盛防肠断。牢骚归牢骚,检查再多,还得高高兴兴陪着妻子一个挨一个去做,整整一个上午就在做检查中晃荡完了,结果还有一个气管镜没有做。妻子本来就有“过渡医疗”的毛病,我当着她的面询问一位专家朋友,朋友告诉我们没有必要做气管镜,妻子才愿意回到病房。吃午饭的时间早已过去,妻子做检查累得不想吃东西,我劝她把早上没吃的八宝饭喝了,再看着挂上针,她就撵我回家。

  提着保温桶,从住院部出来,站在马路对面小区南门的保安老张老远地叫我,热情地告诉我的车又被贴了条。车多车位少,没办法平时车就停在小区外的马路边边。前段时间,西安扩充公共车位,在小区周围的几条马路上新划出一部分车位,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但还是“狼多肉少”,回来晚了照样没有车位。没办法,车停在马路边,交警贴罚单,停在道沿上,城管贴罚单。跑过去一看,车门上就是贴了一张罚单,大概就是22日西安封城前一天我排队做核酸的那会儿贴的。小心地把罚单撕下,旁边的一位也被贴了单的车主给我发了根烟,抽着烟我俩无奈地感慨:西安的交警太敬业了!疫情都厉害成啥了,还忙着贴罚单。

  回家仔细一看,不是交警同志贴的,是一位协警贴的。我猜想,交警都应该冲到抗疫一线去了。不管是谁贴的,这个贴罚单的事向来被人们所诟病。我们常说,西安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大都市要有大都市的范儿,大都市要有大都市的管理水平。如果仅从贴罚单这件事来看,什么时候西安的交警和城管都不热衷上街贴罚单了,我们城市的管理水平必然赶超“北上广”了。

  这只不过是和我一样的许多普通市民的一个美好而不可企及的愿望而已,西安的交警还要上街贴罚单。疫情期间,乱放乱停现象更为严重,尊敬的交警协警城警们,请你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尽情地去贴吧!只不过在此提醒你们:工作期间,要带好口罩,穿好防护服,坚决保持一米距离。

责任编辑:胡睿琳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