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样的写作才配得上这个时代?
日期:2010-06-04   来源:
  日前,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某场合提及这样一句话,大致是自问,个人写作是否配得上这个时代。
    长久以来,文学的式微仿佛是个既定魔咒,所有的口诛笔伐都在方寸地里对着这个主题穷追猛打。诚然,文学不再像从前那般沉淀于一代年轻人的热情与理想中,但若以社会态势来说,当时的文学繁荣可以说是在长久抑制下喷薄而出的结果,是一种 “非常态”的状况,而如今社会发达,信息通畅,在此条件下各种类型的文学发展其实才是我们需要正视、尊重而不是一味贬抑的常态。
    经济的发展、思想与社会生活的开放直接影响到创作的门类和表现手法,在传统叙事的现实主义小说、散文和诗歌以外,各种尝试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高潮。从起先写作手法上的各种 “流派”,到内容与思想上的不同 “主义”,再到如今占据大半市场的 “类型”写作(当然,部分秉持 “主义”的作家并不屑于与 “类型”作家相提并论),不论其中优劣高下如何,这些尝试本身是值得赞赏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所处的文学环境多么值得吹捧。相对于经济发展的蓬勃昌盛来说,真正能够体悟并反映时代的作品可以说凤毛麟角。大部头的作品汗牛充栋,洋洋洒洒书写激情,在激情之后却是一片茫然,缺乏独立、自我的思考;小处着眼的作品则多拘泥于琐碎,打着以小窥大的旗号尽情写意,其实絮絮叨叨让人不知所云。在如何书写时代的大命题前,没有几位作家能够交出满意答卷,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缺憾。提到君特·格拉斯、索尔仁尼琴等人时,我们都喜欢说他们是国家的良心,不是因为他们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们用笔杆负荷着知识分子的职责。在他们的作品中,形式与手法只为更好镌刻时代而服务,他们倾尽所有心力来写,以直击社会和先于所有人的忧戚而为读者铭记,为国家铭记。反观我们的作家,在跳脱荣耀和私人情绪之外,究竟应当如何写作,才能配得上这个时代?
(草长)

责任编辑:sxworker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