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帝王的多面人生 ——读《李世民传》
日期:2022-04-14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历代史家皆不吝赞美之词。

司马光曾言:“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剑桥中国隋唐史》评价道:“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且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不过,致力于唐代历史研究的博士张秀玉认为,李世民是一位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一生充满了矛盾,表现在宽厚爱民与穷兵黩武并行、慈爱深情与狠毒暴虐并存、英明神武与狭隘昏聩皆有。

张秀玉最新出版的《李世民传》以李世民多样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分为“普施仁义打造仁君形象”“洞悉人性攻心为上”等八个主题,结合案例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李世民。比如李世民勤俭爱民,为何百姓仍旧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一方面鼓励臣下谏言,为何又刚愎自用,冤杀大臣?本书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流畅,其故事性、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作者以客观公正的立场,不隐恶不虚美,透视光环背后李世民不为人知的多样人生,挖掘历史深处隐藏的种种谜团。

以贞观之治为例,明太祖曾赞道:“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然而张秀玉认为,所谓贞观之治,实则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世民执政期间,力行轻徭薄赋,十三次减免农民赋役。然而,他发动对高丽的征战耗费了大量国帑,牺牲了许多将士,却未完全制服高丽。而贞观末的三百多万户人口,比起隋朝鼎盛时期的九百万户,差得很远。对外用兵这样的事件,虽然扩大了贞观时期的统治疆域,但消耗了大量国力。史书虽称贞观之治,实际上衣衫褴褛者比比皆是。

再如唐太宗广为世人所知的纳谏如流,其实是太宗和儒家士人之间的一种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结合。在贞观年间漫长的进谏与纳谏游戏中,唐太宗与他的臣僚们变得越来越形式主义。大臣们极力想要压抑太宗的私欲,将他纳入儒家倡导的“内圣外王”的正确轨道,所以频繁进谏。太宗则几乎逢谏必纳,对进谏者无不大加赏赐,但在行动上却几乎没有什么改观,而是想游猎仍然会去,想修筑新的别宫仍然会修。以至于魏征也曾直言:“陛下如今不再喜欢直言了。虽然还勉强接受,但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豁达。”一句话,李世民善于纳谏,不过是个假象,用于蒙蔽世人罢了。

作者认为,李世民还有很多其他特点,比如说既有胆识过人、知错能改、坦诚守信等优点,又有骄纵、自负、易怒等缺陷。应该说,每个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人物都是复杂的,尤其像李世民这样一生波澜壮阔的英雄。

可惜的是,由于迷信丹药加剧病情,导致李世民年仅53岁就离世了。如果李世民能够多活一二十年,唐朝国力应该更为强盛,以后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或许不会发生。只是历史不能推倒重来,也无法假设。□邓勤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