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响处是吾乡》新书首发,西部歌王王向荣献唱
日期:2021-09-26   来源:三秦都市报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姬娜 杨丽)9月24日晚,《歌声响处是吾乡》新书首发暨读者分享会在西安举行。作家狄马,“西部歌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歌”传承人王向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谚”传承人王六(王建领),与大家分享了那些在黄土高原上传承千百年的文化与故事……

快递20多斤黄土 用于封面设计

“这本书,是我历时18年走访、观察和研究记录,书写的关于黄土高原上的文化艺术和生命故事!”在分享会上,作者狄马深情地说,这是他对生养他50年的黄土地的一次真实、详尽、深入的记录和剖析。通过对自己脚下那片土地上顽强生长着的民歌、说书等民间艺术,乃至地方方言、艺人故事的记述,试图展现出这片土地上人们与命运抗争的复杂图景,追问中国乡土社会及其上承载着的文化的来路与去向,为读者思考我们民族文化问题提供一份宝贵的样本。

记者看到,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特色,将黄土与剪字、剪纸艺术结合起来,封面有来自“黄土高原的一抔土”的印记,打开书本,似乎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黄土气息。狄马笑着说:“我在陕北老家挖了20多斤黄土,准备快递给北京的设计公司,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插曲,快递公司的老板很惊讶,‘我干了十多年快递的活儿,第一次遇到有人快递黄土,你这不是开玩笑吧?’我说不是开玩笑,老板才勉强发了快递。”

《歌声响处是吾乡》分为民歌、说书、方言、历史、人物,五大版块。狄马说,写这些文章的初衷,就是要为一方水土上的人口打捞一些“口头文学”的资料,为一个古老种族储存一些更为秘密的情感,为底层的历史提供一些更为性感的片段。

image.png

欧阳金灵摄

“西部歌王”王向荣现场唱响陕北民歌     

现场,69岁的“西部歌王”王向荣一展歌喉,《黄河船夫曲》《走西口》等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迎来阵阵掌声。

《歌声响处是吾乡》称,民歌的美来自生活,来自人性深处对爱,来自人们对幸福自由的永恒渴求。对于某个民歌区域内的百姓来说,唱歌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作家狄马看来,陕北民歌这种大胆率直、敢爱敢恨的风格,完全打破了汉语文学“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审美传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浓烈生动的自然之美、原始之美。

image.png

欧阳金灵摄

“陕北民谚”传承人王六,在现场介绍了陕北说书,以及陕北人的特点,“天地人”、“家国情”和“真性情”等。

在陕北,人们把欣赏说书叫“听书”,四片瓦一打,三弦、二胡、笛子、刷板的伴奏一响起,这种面对面的讲述、表演带给人们的是最直接和纯粹的感动。比如陕北说书经典《善士亭》,一场说罢,台下观众手里拿着纸巾,不停地擦眼泪。《歌声响处是吾乡》称,陕北说书在民俗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被誉为“民间叙事文学和说唱文学的活化石”。韩起祥、张俊功,在陕北曾是家喻户晓的说书人。

image.png

如何保护传承陕北民歌说书老腰鼓

《歌声响处是吾乡》写到的陕北民歌、陕北说书、秧歌、老腰鼓、劳动号子以及各种风俗小调,都与某种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紧密相连,一旦这种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消失了,附着在它之上的各种民间艺术面临消亡。这是作者狄马最担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世界性的,因此,才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倡议和行动。

陕北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人称“听见古代”。 《歌声响处是吾乡》中提出,其实,在《水浒传》里就有很多陕北方言,大部分用法一致。比如,肐膝(gě xì)意思是:膝盖。《水浒传》中,“武松道罢,一双手按住肐膝,两只眼睁得圆彪彪地看着。”此外,办得、的当、兜答、硬诤、挣侧、争些儿……这些词过去陕北人一直写不出它,是认为这些词有音无字,殊不知这些字不仅有,而且就原原本本地存在在汉语名著里。

读书分享会现场,书友们讨论形成大致相同的观点: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责任编辑:胡睿琳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