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产地盐脱销一场谣言引发的风波
日期:2008-06-13   来源:
   6月1日下午,一则“海水受到污染、海盐将无法食用”的谣言在福建漳州市云霄县开始散布,随后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多种途径,谣言迅速传播到相邻的平和县、漳浦县等多个县区。短时间内,这一谣言以爆发性的速度,席卷了整个漳州市。突如其来的食盐抢购
    “太疯狂了,从没有见过这样抢购盐巴的场面。”漳州市龙文区一家小超市的老板说。这位老板告诉记者,顾客平时一般都是一包两包地购买食盐,但1日下午却是十包二十包的抢购,有的甚至一箱子扛走。就在第二天早上,这家小超市的10余箱食盐全部售光。
    突如其来的抢购源自一则谣言,谣言的最初发源地则在云霄县东厦镇一带。在漳州,谣言的最初版本已无法追踪,而“盐水受到污染、海盐今后将不能食用”则是谣言中的“主流陈述”,并在快速传播中衍生出新的版本。有说海水污染,以后不能再生产盐;有说四川地震造成生态破坏,目前产出的食盐已不能食用;有说地震灾区堰塞湖溃坝,污染物流向大海污染海盐;有说漳州出现猪瘟,要用碘盐消毒,消耗大量食盐……记者采访了解到,还有一个版本甚至联系到了福建省一拟建的大型临海化工项目。
    抢购风波迅速扩大到云霄全县以及与云霄接壤的平和县安厚镇、漳浦县沙西镇。6月2日,受云霄等地的影响,抢购风又很快波及到漳州全市。云霄县食盐储备量本可以供县城食用半个月,但在抢购发生后,整个县城的仓库以及超市的食盐全部脱销。前所未有的紧急“救市”
    “大约1日下午4点多,我们局接到报告说,云霄等地开始出现食盐抢购风。”漳州市是福建沿海食盐生产基地之一,对于突如其来的食盐抢购风,漳州市盐务局副局长王星光至今感到难以理解。
    在接获食盐抢购的消息后,漳州市盐务局第一时间启动了《漳州市食盐储备应急预案》,一场保障食盐供应的“救市”行动随之展开。漳州市盐业分公司一方面做好市场监控,有针对性地辟谣;另一方面加大力度组织调运,保证市场供应。
    6月1日,72吨食盐连夜紧急装运发往云霄、东山、平和三县,其中云霄县市场投放40吨。第二天,云霄县市场再次投放36吨食盐,到6日,云霄县食盐投放量达到了123吨,而该县一天的消费量不过2到3吨。
    “让群众能在商店里看到有盐供应,是成功应对这场抢购的关键所在”。王星光告诉记者,在有序的组织下,食盐被源源不断地配
    送到漳州市各供应点和超市,盐包被堆放在各商店最醒目
    的位置,当听信谣言前来抢购的群众看到有盐可卖时,恐慌
    的情绪大大减退。截至6日上午,漳州市紧急投放市场的食
    盐达1856吨,相当于漳州全市一个半月的供应量。
    截至6日,漳州市盐务系统的干部职工仍坚持在一线
    监控市场动态,这场荒唐的食盐抢购风波已渐趋平息。警惕环保谣言巨大“杀伤力”
    位于福建沿海的漳州市,拥有四大国有盐场,一年产盐
    4万多吨,无论是产量还是库存,保障漳州市场供应都没有
    任何问题。对于盛产食盐的漳州却发生了食盐抢购风波,不
    少漳州市民也感到不可思议。
    云霄县的一位方姓群众认为,当今社会信息发达、传递
    快捷的特点是个双刃剑。当谣言不断被电话、手机短信、网
    络等手段传递,而有关部门的真实信息却没有同步跟上时,
    谣言就获得了爆发性传播的可能。
    童志锋认为,因“海水污染”谣言而产生的抢购食盐风
    波看起来十分荒唐,但也说明了当前社会大众对环境污染
    问题的敏感和紧张心理,以污染为由头的谣言具有如此“号
    召力”和“杀伤力”,值得警惕。他表示,漳州食盐抢购风波给地方政府提出了警示,如何正确引导群众对污染问题的关注,避免一般群众因对污染问题的“不正确认知”,而引发社会公共事件,是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 (项开来)

责任编辑:sxworker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