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通”不通数字治理中的短板需反思
日期:2022-01-07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半个月内,西安“一码通”两次崩溃。群众调侃:非必要,不亮码;必要时,码不亮。目前,相关部门官员已停职检查。抗疫以来,“一码通”已经成为疫情中保障社会生活运转的重要“防火墙”,为抗疫提供了精准、科学的抓手。当然,前提是“防火墙”不能崩溃,更不能变成“障碍墙”“隔温墙”。

  毋庸置疑,疫情骤然而至,海量问题涌现,抗疫难度加大,一线抗疫的干部群众、医护人员都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但疫情越紧急,越能考验出地方的“应急能力”和“平时功夫”。“健康码”不健康、“一码通”通不了,表面看是技术问题,实则提醒我们反思可能存在的治理短板。

  近年来,城市“智慧大脑”、电子政务、大数据治理等概念飞速发展,但各地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地区存在重概念轻内涵、重平台搭建轻数据治理、重局部主办轻部门协同、重建设轻运营等误区,造成一些智能设施在突发情况下,也突发“瘫痪”。

  更重要的是,随着智能设施的功能越来越复杂,服务人群越来越多,长期运维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更是复杂的管理问题。一些地方需要在“依靠自己”与“借助外力”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健康码这类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应该制定安全规划,建立健全预警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安全检查。

  “一码通”频频崩溃,究竟是什么原因?恐怕也要给社会一个说法。这既是对其他部门以及有关人员的警醒,也是挽回群众对政府运营APP的信任。

  我们期待在与新冠肺炎病毒的持久战中,更多的地方未雨绸缪,主动去抄抗疫“优等生”的作业,将可复制的经验形成标准程序,提高各地抗疫治理的能力和效果。 (丁静)

责任编辑:胡睿琳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