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劳动者 | 车间里的“定海神针” ——记陕西省劳动模范、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高级技师李浩儒
日期:2022-05-24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李浩儒(中)与工作室成员讨论零件加工工艺。

        5 月 5 日清晨,在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钻探装备制造中心车间,李浩儒身着蓝色工装,大跨步走进水便装配区。“一会儿我们再具体讨论水便轴承压装的方案。”李浩儒与装配班组长赵略说。因为去北京出差返回西安需要隔离,之前电话讨论的方案一直没有定下来。

        “李师傅,您终于来了!”“大师,数控车床加工打捞丝锥排屑槽怎么弄?”“附壁钻杆内飞边如何去除?”还没站稳脚跟的李浩儒,又奔走在车间,帮同事解决问题。“他就像车间里的‘定海神针’。他在,我们就踏实。”同事刘红伟说。 

“我不是大师,只是个普通工人”

        李浩儒是西安研究院转制以来招录的第一批技术工人,潜心钻研的他长期扎根生产一线。20 多年来,他凭借毅力和韧劲,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三秦工匠等10 多项殊荣,近日又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用他的话说:“我不是大师,只是普通工人。通过努力,把徒弟教好、让企业创收,就是我的目标。”

        他自创的“糖葫芦”加工方法,加工钻机锥管螺纹接头,保证了螺纹加工精度,加工效率提高了 50%以上;制作的铁屑防护装置,有效收集 90%以上的飞溅铁屑,解决了铁屑飞溅伤人的安全隐患;设计的薄壁接头加工专用工装,解决了薄壁管件车螺纹时卡爪易夹扁的难题……一项项成果都源于李浩儒的刻苦钻研和执著坚守。 

“他是个特别能沉得下心去琢磨的人”

        2018 年,集团公司组队参加“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李浩儒作为领队,组织选手培训,负责工量器具准备工作。大赛要求每人自备一套加工模具,而当拿到加工图纸时,所有人都不知所措,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要求极高。

        “当时拿着图纸联系加工厂家,没有一家愿意接手。”李浩儒说。于是他联系厂家,与操作师傅一起研究,针对配合公差制定工艺路线和措施,经过两天两夜的努力,赶在飞机起飞前三个小时将模具交到了参赛选手手中。

        面对研制随钻测量钻具对尼龙接头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难题,李浩儒主动请缨,从刀具入手,用刃磨钻镗一体刀具解决了加工中因排屑和冷却不顺畅导致的尼龙炭化问题,保证了加工精度,作为配套钻具,在煤矿井下多次刷新纪录,创造了顺煤层定向钻进孔深 3353米的世界纪录。

        李浩儒还带领工作室成员设计制作了“抽屉式”复合片喷砂工装,将煤矿用钻头复合片喷砂效率提高 80%以上,替代了有机溶剂的使用,保护了职工的健康。 

        “无论在基层开车床,还是在工作室搞创新,他都是个特别能沉得下心去琢磨的人。”同事李晴说。 

“下得功夫越大,造就的精品就越多”

        2015 年,李浩儒创新工作室成立,他带领成员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攻关、工艺革新,先后完成技术攻关 20 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节约生产成本超过300万元。 

        “机器是很灵敏的,你给它上什么料,设定好什么套路,它就按照你的思路走。下得功夫越大,造就的精品就越多!”李浩儒对徒弟们说。

        近年来,李浩儒创新工作室先后组织技能培训和交流 10 余场次,指导帮助多人次参加国家、省市和集团技能大赛。他还邀请大国工匠、三秦工匠等到公司作交流报告。 

        “师傅严谨的工作态度影响着我,让我受益匪浅。”获得陕西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第一名的李颖平说。

        本报记者 牟影影

责任编辑:胡睿琳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