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泉瀑布与瑞泉观
日期:2024-01-16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渭南城南蒋家崖村,湭水左岸,丰原西坳,有瑞泉瀑布。早在秦朝,这里便有美丽的传说,后世更是文人墨客出游踏青之处,亦是附近村落生活及农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瑞泉观依瑞泉而建,是渭南负有盛名的道观之一,明初曾是官方道会司驻地。其古庙会亦有传承久远的生命力。历代县志多有记载及图录,邑中文人进士亦多有歌咏诗句。瑞泉瀑布附近,更是散落着秦代灰堆遗址及明代陕西四大名园之一的瀑园,瑞泉观附近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瑞泉瀑布是古渭南山川文明的

重要形象载体之一

明嘉靖《渭南县志》载有瑞泉观图,其图注云:“是观也,坐当丰原湭川之口,上据原坳,下瞰川水,面对华岳诸峰,灵台斜抱于其南,清渭悬绕与其北。宫崔嵬而高峙,泉清冽而下流,密畤、胡城左右罗列,盖胜地也。”渭南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南大吉即以瑞泉自号。

瑞泉之由来,南大吉曰:“湭河川口曰风门,以其两阜相对如门,多风,故名风门。风门西阜之坳,当原之半有泉涌出,而悬流如练者,曰瑞泉。每旱取水,祷雨多应,故以瑞名。”据嘉靖《渭南县志》载,明初,瑞泉瀑布为渭南县八景之一,其水六出,悬流如练。

而瑞泉观创立年代或更早,天启《渭南县志》载:“瑞泉观在县城湭河川口风门西原隅之坳,不知创于何代。上有秦女峰,故又曰六姑祠。”到了清雍正时期,瑞泉瀑布始以图版方式载入雍正《渭南县志》,其后光绪《新续渭南县志》亦以图版载入瑞泉瀑布。

在历代不断修葺建设及其附属瑞泉观的道教文化传承之中,瑞泉瀑布成为渭南地理山川文明的重要形象载体之一。

道会司在瑞泉观及瑞泉观变迁

南大吉云:“其道会司旧亦附此,乃今移诸泰宁宫矣。”道会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国家在县始设道会司,使道士以道官的身份成为政府的官吏,而道教事务管理,亦成为地方行政工作的一部分。渭南县亦当于此时设道会司,设道会一人,其驻地最早在瑞泉观。至迟到嘉靖中,渭南县道会司才迁至渭南县城东的泰宁宫。其搬迁原因,可能因泰宁宫地处关中东西要道之侧,交通较地处城南风门口西原之坳的瑞泉观更方便,更便于管理一县流动道士及举办各类道教活动。

自明嘉靖《渭南县志》载入瑞泉观图后,其后历代县志对瑞泉观及瑞泉瀑布均有记录,但文字记录失之简略,而仅可想象而已。嘉靖《瑞泉观图》独此一份,也让后世得以一窥瑞泉观的建筑院落布局。自图中可见,瑞泉观之上灰堆坡、秦女峰、朝元洞、瑞泉观道院、瑞泉亭及湭水、附近的灰堆村、灰堆台等。其道院建筑为一进四合院式,坐西面东,下瞰湭水。道院主体为瑞泉观大殿,三开间,门窗似为格栅式;单檐歇山式大屋顶,屋脊有宝饰。大殿两侧接双坡院墙,南侧有小门通西侧大殿之上的朝元洞。四合院内南北两侧,紧贴院墙,有三开间配殿,亦为三开间,单檐歇山式屋顶,高度及体量小于大殿。四合院最东面为水亭,瑞泉自此汇流而出。亭为重檐歇山屋顶,上书瑞泉亭。

县志又记康熙时:“瑞泉上有老母神殿,左有老君庵。”老母殿及老君庵位置,与嘉靖间或异。

瑞泉瀑布及其周边文化遗产

瑞泉瀑布及其附近山川形胜,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诗歌记之,兹录一二。

唐岑参诗《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云:回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秦女峰头雪未尽,胡公陂上日初低。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

邑进士,河北枣强知县南宪仲《游瑞泉观》诗云:寻芳登古殿,张宴俯青湄。细雨兼天冥,浮云涌地垂。渚莲红寂寞,堤柳碧参差。清眺疑蓬莱,金尊未足辞。

清渭南知县尚九迁及岳冠华俱有《瑞泉瀑布》诗,录在历代《渭南县志》中。

瑞泉观周边附近,有秦灰堆台、唐郎士元半日村、明代绍兴太守瑞泉南公所建湭西书院,及明代陕西四大名园之一的瀑园,为明代渭南人工部尚书南居益所建。当时去瀑园之路,必经瑞泉瀑布。其路抵蒋家崖,折坂下,“仰瑞泉瀑布,纷纷落眉睫,去市谊远矣。”足见瑞泉瀑布水量之丰,瀑布形态及意境之美,一瀑之东,两塬欲浮。瑞泉观,20世纪初期曾为渭南瑞泉中学旧址,是渭南具有重要纪念价值与意义的文脉之地。

历代对瑞泉水的引用

南大吉曾记录,明初渭南知县周宁,曾开渠导引瑞泉水至灰堆村,以利民用。邑人由是感恩其德,遂命其所修之渠曰:“周侯渠”。因瑞泉地势所限,今瑞泉出山水路大抵如旧,不脱周侯渠旧路。雍正《渭南县志》载:“瑞泉利灌溉,宜稻。”可见至少清代,瑞泉水量还是相当充沛的,其下滨河之地,民多种稻,田间俨然一派江南气象。

瑞泉旱涝无虞,实为保一方农业生产及民众生活的生命之水,民众多爱瑞泉之水。清代雍正年间邑人蒋蕴生《瑞泉观水利碑记》云:“四方取水、祷雨辄应,故以瑞名。其水六出,悬流百尺,涝则泄流湭水,旱则灌溉本社地亩,实一方之保障,合里之血脉。”

康熙三十年(1691年)以来,有租赁瑞泉水灌溉者需出水钱,相延已久。其后,到了雍正初年,邑中有强宦之族谋据瑞泉为私有,合里民众公呈知县朱明,朱候秉公明断瑞泉仍归瑞泉观,并刻立水则碑于瑞泉观,其公议约定:除灌溉本社地亩,别甲灌田,每亩需出水租二钱,定为例。

瑞泉观对渭南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按旧志,瑞泉观不知创于何时,唯其址秦女峰之说,已有千年之久。明洪武初年,道会司即附设于此。

瑞泉瀑布是渭南重要的山川文明载体之一,瑞泉观是一座自明洪武初年至今,600余年来仍然有着道教活动的著名道观。其周边及自身所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对于发掘渭南文化资源,促进渭南人文旅游和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南远山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