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最后五年
日期:2022-01-18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张明扬

  王维少年得志,中年寄情山水,却在晚年深陷懊悔之中。今天的我们,更熟悉那个作为“诗佛”的王维,又该如何去看待那个鲜被提及的“失节者”王维?

  被迫做官“充门面”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九日,安禄山大军占领长安。叛军攻下不设防的长安时,55岁的王维成了俘虏。此时的王维诗名满天下,隐隐有盛唐诗坛第一人的气象。在时人殷璠编选的盛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中,王维诗选了15首,李白诗选了13首,杜甫诗没有入选,王维在盛唐诗坛的超然地位可见一斑。

  王维被俘后,为避免就任“伪职”的窘迫,曾“服药取痢”,试图假装自己失声不能言。但是,可能因为王维实在是盛名在外,安禄山并不想放过他,专门派人将他接到燕朝都城洛阳,拘于普施寺。不知道安禄山是用了什么强硬手段,总之还是逼迫王维做了燕朝的官。

  王维终究还是失节了。关于王维的这段暗昧时光,史书上没有太多记录,除了一首诗《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日后,它成为王维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首诗。

  因一首诗逃过一劫

  王维的“贰臣”生涯只持续了一年多。至德二载(757年),唐军光复长安和洛阳两都,唐肃宗李亨还都长安。李亨回长安这一天,御史中丞崔器将附逆者集中到一起,命他们脱下冠帽鞋袜,赤足立于大明宫正殿含元殿前,请罪于天子。

  两天后,这些人又被崔器要求上演了一次示众仪式,然后投入狱中。李亨本想批准这一方案,但宗室李岘站出来直谏:“贼陷两京,天子南巡,人自逃生。此属皆陛下亲戚或勋旧子孙,今一概以叛法处死,恐乖仁恕之道。且河北未平,群臣陷贼者尚多,若宽之,足开自新之路;若尽诛,是坚其附贼之心边。”李岘的从宽论,比起崔器的从严论,更接近于当时唐代士大夫的主流君臣观。几经斟酌,李亨最终选择了“从宽论”。

  王维逃过了一劫,原因大概有两个。其一是弟弟王缙“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其二是因为那首《凝碧池》,诗中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成了王维最直接的减罪证据。

  山水抹不平心中懊悔

  大劫之后,王维在仕途上竟然迎来了转机。上元元年(760年),王维升任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更是王维在文学史上著名的“王右丞”之称的由来。

  晚年的王维时常隐居在蓝田辋川别业,但山水和佛经都无法抚平他内心深处的极度懊悔。上元二年(761年),王维向李亨请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职,放归田园,换取弟弟王缙得以从蜀中还长安。三年多前,正是弟弟的“削己刑部侍郎”,王维才得以脱罪。上表数月后,王维去世,终年60岁。

  王缙此时正走在回长安的路上。王维去世时,王缙已至凤翔,但他终究没有见到哥哥最后一面。两年后(763年),王缙将他编选的王维诗集进献给了唐代宗李豫,也就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王右丞集》。

  王维葬于辋川以西。辋川是他生前的心灵所系之地。在这里,王维写下了那些他生命中最美好的句子:“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这些美好,可以帮我们遗忘王维生命中最后五年的那些懊悔。

  (《解放日报》2021年12月19日)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