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公寓”是高房价生出的怪胎
日期:2010-04-16   来源:
 近日,78岁的退休工程师黄日新老人在北京海淀区六郎庄建造了8间“胶囊公寓”,房间不足两平方米,只能容下一张单人床,租金200-250元/月。许多年轻人抱着好奇心前来,但一个个看后都离开了。4月8日晚,终于迎来了第一位租客——25岁的山西姑娘张琪。不管社会上对“胶囊公寓”如何评价,但笔者认为,“胶囊公寓”不过是高房价生出来的怪胎,不值得追捧。
    黄日新老人发明的“胶囊公寓”,是受日本“胶囊公寓”的启发,目的是想找到一种解决刚毕业大学生过渡房问题的办法。据说,这项发明获得了专利,4月8日还以模型的形式参加了北京房展会。可见,它是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作为一名高龄退休老人,尚能老有所为,替社会分忧,为大学毕业生排忧解难,其精神可嘉,令人敬佩。然而,仔细想想,这不是对我们社会的一种反讽么?最近,社科院城调队通过国家电网智能网络调查,在全国660个城市查出一个数据,总共有6540万套住宅电表读数连续6个月为零。也就是说,这些房子空在那儿没人居住。按每套房子居住3口之家计算,可解决近2亿人的住房。这说明,由于房价太高,一方面是大量房子闲在那里,另一方面是许多普通百姓买不起房子,而许多在北京的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掏不起昂贵的房租。“胶囊公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你说是不是畸胎?像月薪3000多的张琪姑娘,若北京的房价实在点儿,而不是2至3万元/平方米,甚至高的达到8万元/平方米,完全可以按揭一套40至50平方米的房子居住,何必进“胶囊公寓”蜗居呢?
    “胶囊公寓”从另一个角度,折射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正常现象。时下,对我国经济是否存在泡沫,房价是否不正常,社会上各界从不同角度和利益出发,各执一词。中央连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为什么就管不住房价这匹脱缰的野马呢?是调控力度不够,是地方政府不落实?还是开放商不仁?实在让人百思不解。国际上衡量房地产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通用标准是1:6,即6年家庭收入之和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属正常,超出这个标准即存在泡沫。目前,我国70个大中城市为1:10至20,个别城市达到1:30。在这种情况下,还硬说房地产市场是健康的,显然是痴人说梦。据建设部负责人披露,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28平方米,大学毕业生还要住不足2平方米的“胶囊公寓”,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究其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实调控政策上晃虚枪、房地产商一心要当“猪坚强”,大概是症结所在。看来,需要加大力度促进调控政策落实才是。只有这样,才会让“胶囊公寓”胎死腹中。 (侯文学)

责任编辑:sxworker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