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支撑共和国大厦的基石
日期:2009-12-11   来源: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民生再次成为“亮点”。会议强调,“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注民生,是中国对抗国际金融危机的独特思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提出 “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投放的4万亿元大单中,民生被放在突出位置,共有2万多亿元用于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农村饮水、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大批民生工程破土动工,描绘出一幅幅顺民心、惠民生的灿烂前景。
    中国关注民生的举措赢得国际赞誉。英国 《每日电讯报》说,这是 “为了人民的新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称赞 “中国立足民生的救市措施,将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政府 “砸”下了一笔笔真金白银,可老百姓还是感到 “危机的寒流”不断地侵袭:房价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爆涨,城里的一套房子就 “消灭”一个中产阶级,不少工薪阶层三代人倾家荡产都买不起一套房子。中国社科院刚刚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指出,我国房价收入比超出合理承受范围,85%家庭无能力买房。看病贵,上学贵、买房贵的顽症没有实质性改观。
    与此同时,老百姓还承受着涨价的“考验”。有人说,这是一个全面看“涨”的时期,很多民生行业高举“涨价”的大旗。翻开报纸,看“涨”的新闻比比皆是: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的水价涨声一片,不少地方涨幅较大,有的甚至超过100%。电价上涨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关于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具体方案也在讨论中。食用油再调价或涨10%。
    买房、上学、看病、养老等“远虑近忧”,压得人喘不过气。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出台了那么多保障民生、刺激消费的政策,老百姓还是紧紧地捂住 “腰包”。因为未来的生活不确定啊!有看不起病、养不了老的风险啊!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老百姓最缺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安全感,生活的安全感、前途的安全感……
    最近,外媒高度赞扬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精彩表现,认为中国信心捂暖世界经济寒冬。可是,面对各行各业“搂不住”的涨价冲动,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信心如何化为每个普通百姓的信心,如何让老百姓更多地感受温暖的 “阳光”,而不是在寒冷的冬天,为缩水的钱袋子、为涨价的米面油肉而闹心。
    对于经年累月形成的民生问题,不可能 “毕其功于一役”,也不是“砸”下几万亿就能根本解决的问题。我们更期待和关注的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如何推动一些民生行业、民生部门的改革。
    越是危机时刻,越要关注民生。因为,老百姓的信心和信任不仅是拉动中国经济的“马车”,更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基石。只有民生不断改善,才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国才能在对抗国际金融危机中笑到最后。

责任编辑:sxworker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