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站现象”的背后
日期:2007-08-29   来源:
   作为全国铁路在西北地区最大的客运集散站,西安火车站近年来各项运输指标快速增长,从1997年到2006年的十年间,西安站旅客发送量和运输进款收入分别增长了2.09倍和2.77倍,尤其是在2005年全路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后,西安车站更是以年旅客发送递增22%、年运输进款收入递增16%,跻身于全国客运大站前列。
    是什么让西安车站在硬件设施没有大的变化、员工人数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这一被业内人士称为“西安站现象”的增长奇迹?站长胡光伟用一个“活”字进行了精辟的回答。
    2005年,当西安车站以年运送旅客1661.5万人,实现运输进款收入16.11亿元首次迈入全国客运大站前五行列时,车站的员工人数已经从1997年时的1286人降至1008人,减幅达20%以上,其中运输业职工仅有748名。面对任务量逐年递增而员工不断减少的矛盾,西安车站领导班子在铁路局创新发展思路的引导下,依托新体制优势,打破传统用工形式,在搞活用工制度上作文章,大胆探索新体制下劳务工、季节工等多种用工方式的动态配置。2006年西安站率先在代表车站形象和服务最高层次的软卧候车室中进行劳务工试点,经过认真的筛选、岗前培训和技能考核,首批从陕西省人才市场招聘的16名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技能的软卧候车室服务员走上了服务岗位。
    软席用工制度改革试点成功后,西安车站又针对列车密度增加、旅客对铁路服务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而车站售票、客运、运转等一线岗位缺员比较严重的实际,在给水车间实行了整体聘用劳务工的办法,将劳务工替换下来的56名职工补充到运转、客运和售票车间。2007年暑运经过劳务公司搭桥,由63名西安铁路运输学校在校学生组成的首批季节工出现在了车站客运服务岗位上,这些季节工的到来使西安站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去应对暑运开始以来,由西安地区学生客流、民工客流和旅游客流叠加形成的每天超过8万人的庞大客流,也使西安车站在日旅客进出量历史性的突破18万后,仍能游刃有余的保证旅客的乘降秩序和人身安全。
    在盘活车站人力资源的同时,西安车站又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通过不断细化和完善各岗位奖惩制度,激活职工的工作热情。
    “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变让我干为我要干,用机制的力量来实现官不言职工自干。”站党委书记雷春亮在谈到车站激励机制的初衷时如是说。
    为了调动职工营销的主动性,车站制定了《车站售票营销考核办法》,将职工收入与车票发售张数、款数直接挂钩,并设立了售票窗口记录刷新奖、售票能手奖、无差错奖等奖项,建立每名售票员的营销档案,逐月进行评比,对于刷新所在同功能窗口最高纪录者、每月发售客票张数和款数位居前十名者给予重奖。同时为了增强全站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车站还设立了委屈奖和服务项目创新奖,对能够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和创新服务方式的职工给予奖励。细致完善的奖惩机制激发了西安站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在全站出现了比服务、比技能、比营销业绩的良好景象。2006年在车站营销考核激励机制实行后的第一个春运,售票员个人单班记录就连续被刷新,售票员薛德爱刚刚创下个人单班实现客票进款202233.5元的记录后不到一周时间,这一记录连续3次被改写,随后记录指标不断攀升,2007年暑运刚开始4天,车站售票员陈爱梅又以日售票进款304800元的成绩摘得售票窗口记录刷新奖,被西安铁路局通报表扬并受到2000元的重奖。同时,在服务岗位上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车站值班站长王丽莉因为开创了亲情一卡通服务项目而获得服务创新奖,而这一服务项目被命名为“王丽莉亲情一卡通服务”。
    各项机制的落实激活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提高了职工的工作效率。2007年上半年,西安车站共完成旅客发送1、114亿人,实现运输进款10、52亿元。

责任编辑:sxworker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