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说就业
日期:2004-05-27   来源:

   大学的校园不再平静,紧张的学习之余,临近毕业的莘莘学子为就业而准备。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60余万,加上去年沉淀的未就业学生,近400万人要进入社会这个大课堂,那么,大学生如何看待就业,听听来自象牙塔里的声音吧。
  大一学生:就业很遥远,放松很重要
  刚刚从中学步入大学校园,大一学生还沉浸在初进象牙塔的喜悦里。周末的西北大学草坪上,或坐或卧的80%以上都是大一学生。经管学院数学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两位女生坐在长条凳上闲聊,说起就业的事,她们说,就业离我们还很遥远,根本未曾考虑,等到二三年级以后再说吧。文博学院的几个同学也认为,大一是放松期,考虑太多了加重心理负担。他们纷纷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努力学习,到时会有工作。
  
大二学生:就业在眼前,素质是关键
  鲁博是西北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二年级学生,戴一副眼镜,文质彬彬。他说自己已有了就业准备,目前大学生中流行的“五证”也已齐全。他认为就业时个人素质最为重要,只要有真才实学,一般是不会被用人单位漏掉的,如果你不刻意追求和挑选工作岗位,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所谓“人情风”在就业时只占很小比例,大学生就业时不妨降低一些标准,总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王静静是西大法律系自考生,才上二年级的她已为就业想好了出路。从山东来西安求学,王静静面对一些人对自考生的歧视始终泰然自若,明年她将拿到专升本的资格,毕业前还将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她说,她要用成绩来实现就业,改变人们对自考生的看法,自考生和统招生没什么区别,就业时也应一视同仁。
  大三学生:就业进行时,机会不放过
  文博学院的郭同学以就业进行时形容自己的心情,来自农民家庭的他自称只能自己救自己。各种考试他参加过,证件一大堆,每逢有招聘会他总是去走走看看,机会对他来说最重要。现在早已过了“60分万岁”的时代,郭同学在三年级已酝酿日后的工作了。他对记者说,能去文博单位搞研究最好,早点就业对自己和家人来说都是福音。考研虽说可以充实知识,可家庭条件不允许,又不一定能缓解就业压力,说不准研究生毕业还找不到心仪的职业,先抓住机会稳定下来再说。据称他已和外省某单位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大四学生:就业难在不同步
  李同学以就业难来概括他求职的感受。今年即将毕业的李同学是西北大学化工系化工医药专业的学生,已和太原某单位签订了协议。他说和同窗求聘时遭遇的就业难,难在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和学子的就业观念碰撞之间。他们系一些学生不愿去小企业工作,认为待遇低,没前途。而如杨森、利君股份公司一类的大企业,搞研究的只要研究生,他们这些本科生又不愿下车间当工人,认为人才贬值。这边人才高消费,那厢天之骄子不愿折腰,他的几位学兄最后去了南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待转变,工科统招生都希望搞研究坐办公室拿高薪,不愿去一线。文科统招生都愿去事业单位旱涝保收,问津企业单位者甚少。李同学说,就业难难在这种观念上的差异一时还难以根除,人为造就的就业难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
关键词:|就业|

责任编辑:sxworker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