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美 凤冠峻——陕西180余名工会干部和宣传干事走进丹凤
日期:2023-04-13   来源:陕工网

  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最美在丹凤。

  丹凤县“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一丹一凤,韵味十足。

  这几天,大美丹凤给蒲城县总工会郝英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环境较好,群众朴实善良,处处能感受到城市的创建工作有力度、举措得当。

  通往美食街的道路两旁,干净、整洁,看不到任何垃圾,十字路口的垃圾分类箱异常醒目和整洁,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自觉参与和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的积极性确实让她感到震撼……

  连续一周内,因为本报2023年首期通讯员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市、省级产业、单列单位工会和省总机关各部门的180余名工会干部和宣传干事等齐聚平凹故里,以新闻人的视角看丹凤,可谓收获满满。

  坚韧不拔之力

  4月11日,陕西环保集团党群工作部曹讷跟着队伍,深刻感受了一遍省劳模张丹英的脱贫攻坚之路。通过参观陕西十三坊食品基地,深入了解华茂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产业链、经营思路、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内容,使大家深刻体悟了劳模典范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质,还从劳模典范的角度正面宣传了丹凤县的人文风貌,展现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丹凤的红色旅游搞得不错!”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工会干事王倩说,自己将向单位推荐,组织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学习。

  她以马炉党性教育基地举例,它依托刘西有故居、老村供销社,传统村落民居等历史遗存物建成,通过一街、一馆、一书、一片的展示,给党员同志在精神上进行一次大洗礼,尤其是能够让党员干部在参观学习后,通过对照“理想信念是否坚定,进一步纪律规矩是否严明,坚守道德底线是否牢固,工作是否敢于担当”这四项对自己进行一次党性大体检,进而找准“病症”,及时根除。

  凝视梯田许久的中国水电十五局四公司洛南牧羊沟项目部宣传委员王强龙说,丹凤县马炉村山高沟深,石多土少,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为了解决群众吃饭、生存的问题,村党支部书记刘西有迎难而上,带领马炉村群众靠着十二把镢头开山劈石,修田造地,建造水库、植树造林,探索创新垦荒方法,为改善群众生活殚精竭虑,最终倒在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但刘西有精神却代代相传了下来,“我们要传承刘西有优秀品质,坚守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始终保持干事创新的高昂激情。”

  刘西有和马炉村的故事也深深地感染着澄城县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干事李睿洁。她说,作为工会一员,更要学习这种开拓创新精神,不忘初心,在工作岗位上忠诚奉献!

  推陈出新之力

  金山国际酒店的经营和服务理念,让宜川县总工会的贺江南耳目一新。想象中的破破烂烂根本不存在,有的只是一个字——绝!

  酒店依托地方自然环境优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其各类配套设施齐全,影院、会议室、酒庄、康养大厦等大气辉煌,让每一个人惊叹,是丹凤县乃至商洛市当之无愧的重要对外窗口。酒店中处处可见的工会元素、职工元素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宣传着当地的工会特色文化,促进着地方经济发展。

  培训之余,漫步万湾社区,绿树林立、道路通达,景农一体、产村相融的景象如一幅美丽画卷,释放出蓬勃发展的无限生机……喜欢走到每个城市边边角角,看它最富生活气息景象的中交二公局党委工作部曹腾,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丹凤县着力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先后完成民居改造2100户,创建“双十条”标准“五美庭院”800个。他说:“发展的‘金钥匙’攥在手中,丹凤县广袤的田野乡村正在见证着一场深刻变革”。

  这几天,陕西金控集团党委宣传部侯兆宇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参观葡萄酒庄和棣花古镇。他认为,丹凤县能够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文化亮点,以葡萄产业和文旅产业为抓手,打造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拳头产品和品牌软实力,深入建设秦岭山水康养、旅游、宜居示范县城。

  优秀传承之力

  近几日,借着培训空挡,第一次来到丹凤县的中建四局西北公司西安分公司工会干部蔡蕾先后跟随队伍或自行游览了丹凤县烈士陵园、棣花古镇以及东凤酒庄。

  远有中共商洛工委和王柏栋烈士“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为党为革命牺牲一切”伟大精神,近有贾平凹则把故乡的风土人情写进小说《秦腔》的乐观与坚韧,也有东凤酒庄“天时地利推动节能环保、高新科技助力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现在面临的运输不易、市场受限的“坚韧不拔”。

  “踏寻红色记忆,挖掘文化根基,丹凤处处是力量!”蔡蕾感叹。

  在丹凤葡萄酒庄,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钻探技术与装备分院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杨轶一连串品了好几个种类的葡萄酒。杨轶感叹,一分汗水一丝甘甜,酒的幽香从空气中缓缓飘来,这一缕幽香是对从选苗种植采摘到发酵熟化装瓶一系列操作工人的肯定,写文章如同酿美酒,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需要去打磨、提炼、拔高,才能使文章如琼浆玉液般历久弥香。

  ……

  培训在继续,大家的发现和感受在继续,丹凤县的“向上力量”不断涌现出来。(本报记者 王何军)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