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冲压工到“火工品冲压王”
日期:2015-05-06   来源:
  4月30日下午14时许,记者来到位于西安东郊的中国兵器集团北方特种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庆华公司冲压件厂“王飞桥班组”,刚从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和陕西省庆“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大会载誉归来的全国劳动模范王飞桥,已穿上洗得发白的工衣投入到某军品冲压件的加工中。
  伴随着冲压机的轰鸣声,王飞桥像以往一样,眼睛紧盯着机器,机器以每分钟100发的产量匀速生产着……
  明天就要放“五一”假了,可“王飞桥班组”的冲压机却是满负荷运行。
  火工品的加工技术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军工核心领域技术的发展。王飞桥所在的西安庆华公司是国家重点保军企业和国内最大的军民用火工品科研生产基地,他所在班组承担着公司所有重点科研火工品冲压件的研制和生产,任务饱满是班组的生产特点之一。
  “绝不让问题在我们这里成为瓶颈!”这是王飞桥给班组定下的工作信条。某微型火工品用微小型冲压管壳,外径不到2毫米,高度仅为6毫米,管壳底部还有一个直径为1毫米的微小孔,国内尚无成熟加工工艺。王飞桥带领大家克服产品所用材质为不锈钢难以冲压成型等困难,通过调研、分析,不仅完成了微型冲压管壳冲压加工成型的工装、模具设计和自动送料机构的重新设计,还解决了产品易折断、掉底、工位间精确定位难的瓶颈问题,形成了批量生产,为此类产品的自动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肖峰是一位年轻的冲压工,也是王飞桥的得意弟子,此刻他正在一台进口设备——312多工位传递式冲床上加工产品。看着他熟练精确的操作,真让人佩服,他却谦虚地说:“要没师傅,这台机器我也玩不转。”原来,上世纪庆华公司进口了一批精密设备,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洋设备”一时成了“兵马俑”,只能看不能用。为了提高冲压件的自动化水平,“复活”这些“兵马俑”,公司把几经闲置、价值昂贵的进口设备“312多工位传递式冲床”的“复活”任务交给了王飞桥。他查阅了大量资料,研究内部构造、创新工装设计、制作辅助工具,反复论证、精心调试,终于“复活”了“洋设备”。
  机器“复活”后,王飞桥又潜心研究配套工装模具,并在短时间内使工装模具全部实现国产化和系列化,一下子将原引进时的6种产品的生产能力扩展到60余种,有效提高了班组的生产效率。之后,王飞桥又与班组成员在传送定位、工装卡具上想办法,改进了两台总价值近1000万元的进口712多工位冲床,拓宽了设备生产产品的种类。外国专家听闻后,对王飞桥竖起了大拇指:“中国兵工工人真行!”他也因掌握一系列冲压绝技而拥有了兵工一线“火工品冲压王”的美誉。
  “火工品冲压王”的称号不是徒有虚名。庆华公司工会副主席黄欣告诉记者,作为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班组,“王飞桥班组”始终将保质保量安全出色完成每一项生产任务视为第一使命。
  去年,“王飞桥班组”接到6个月紧急生产某专项任务产品245万发的军令状。该产品历史上连续十余年平均年产量不到50万发,而在半年时间内完成原本5年的产量,难度可想而知。对此他毫无怨言,在极短的时间内改良设备操作工艺,抽调骨干迅速投入生产,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为该任务提前顺利完成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了公司和军方的高度赞扬。
  在获得全国劳模荣誉后,47岁的王飞桥对记者说:“从现在到退休前,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要做好‘传帮带’,决不让绝活成为‘绝活’!”正是基于这一观点,王飞桥每年与班组的青工都要签订“传帮带”合同,规定具体的培养计划与目标。他指导班组成员苏智锋掌握了某传火管在512多工位冲床上的调试技能,向新员工陈松松传授了复合模具的调试方法。现在班组人人都掌握了三种以上冲压设备的操作技能,徒弟肖峰被聘为公司级关键技能带头人。他的班组成员先后有9人(次)被评为公司级劳动模范或模范党员。
  本报记者 阎冬

责任编辑:sxworker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